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3年, 第29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3-07-15
  

  • 全选
    |
    粮食作物
  • 汪浩, 周永进, 李忠, 吴文革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产量的形成是水稻遗传特性、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共同决定的,合理的栽培密度和栽培措施是保证水稻高产形成的关键。本研究开展了3种插植密度(M1:30 cm×14 cm、M2:30 cm×18 cm和M3:30 cm×21 cm)和2种施肥方式(CK:传统施肥;YH:机械侧深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YH施肥方式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性高于CK施肥方式,M1、M2和M3处理下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提升了15.34%、18.24%和17.60%,15.78%、17.65%和17.60%,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升了20.08%、22.02%和21.77%,氮肥施用量减少3.59%。通过相关性分析证实合理的密度(M1:30 cm×14 cm)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本研究结果证实,机械侧深施肥技术与合理的栽培密度相结合可以有效减少总施氮量和施肥次数,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产量,为制定水稻优质高产绿色发展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张道升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欣两优2172是安徽荃银欣隆种业有限公司以不育系新强01S为母本、恢复系R2172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倒、抗病、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熟期适宜等优点,适宜在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浙江、河南南部、福建北部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本文介绍了欣两优2172的亲本特征特性以及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 仇芹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发掘小麦生产潜力,加快小麦产业绿色转型,本文对1949年以来江苏建湖县小麦种植面积、产量水平、品种演变、栽培技术4个方面历史进行回顾与总结,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以期促进建湖县小麦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 吴义果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在水肥一致的条件下,分别设计覆盖白色生态膜、褐色生态膜、黑色生态膜和不覆盖生态膜(对照)4个处理,通过试验测定玉米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折算其籽粒产量。测定其土壤含水量,计算土壤贮水量和耗水量,得出水分利用效率。测定吸氮量,再根据产量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不同颜色生态膜膜下滴灌条件下,褐膜覆盖产量为10 591 kg/hm2、白膜为10 171 kg/hm2、黑膜为8 539 kg/hm2、无膜为8 438 kg/hm2。褐膜覆盖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5.12 kg/hm2∙mm、白膜为22.40 kg/hm2∙mm、黑膜为21.77 kg/hm2∙mm、无膜为20.07 kg/hm2∙mm。氮肥利用率褐膜为28.04%、白膜为27.52%、黑膜为25.41%、无膜为22.89%。因此,褐色生态膜增产效果最好,水氮利用率最高。
  • 李彬, 李跃飞, 王猛, 何兴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玉米品种蠡玉88的施肥模型,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施肥对株高、穗数、产量3个指标存在显著的影响,增产效果显著;各处理表现由优到劣依次为氮磷钾区>无钾区>无磷区>无氮区>无肥区,说明在蠡玉88生长过程中氮肥最重要,磷肥次之,钾肥作用最小;不同处理间的肥料利用率表现为与产量一致的差异。综上所述,氮磷钾配方施肥增产效果显著,同时也有利于肥料利用率的提高。
  • 经济作物
  • 占亚楠, 汤玉煊, 楚宗艳, 吴超, 杜玉倍, 常明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棉花间套作种植模式是缓解我国棉花效益偏低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这种模式的整体效应与效益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共收集17篇有效文献、77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棉花单作,棉花、花生间套作可以显著降低棉田僵瓣率,降幅为54.1%,显著提高棉花霜前花率,增幅为5.3%,棉花理论产量显著增加30.8%,总产出值显著提高33.1%,纯收入显著增加60.8%;与花生单作相比,间套作花生的整体效果不明显,甚至降低了单株果重和百果重,降幅分别为10.9%、5.9%。为了缓解花生的负面影响,建议棉花品种选择株型紧凑和适合与花生间作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花生品种宜选择耐阴早熟或早中熟品种,且根据每个品种的特性设计合理的田间配置方式。
  • 杨云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种植技术的改进,多种西瓜品种问世,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礼品西瓜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介绍了日光温室礼品西瓜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 熊雪, 董志新, 朱国芬, 王春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高羊茅品种,本试验选取‘JZ’‘精华’‘FPZ Ⅳ’和‘FPZⅤ’ 4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EG-6000不同浓度(0、5%、10%、15%和2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4个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抗旱指数、胚芽长和胚根长等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4个高羊茅品种萌发期各个指标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且存在品种差异,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各指标下降幅度逐渐增大。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品种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FPZⅤ’>‘精华’>‘JZ’>‘FPZ Ⅳ’。
  • 黄丽金, 陈贵元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苦胆草多糖的脱色为目的,活性炭为脱色材料,苦胆草多糖溶液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设计下,分别考察时间、温度、活性炭使用量的脱色效果和多糖保留情况,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试验,由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构成的综合评分Y观察3个自变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脱色工艺组合。结果在0.3 g/30 mL、温度45.2 ℃、时间50 min的条件下,多糖平均脱色率为80.49%,多糖保留率65.34%,综合评分为72.91,接近预测值72.83。结论该工艺条件设计的最优工艺参数下,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都较好,且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当接近,表明该模型建立具有可靠性、真实性,为苦胆草多糖脱色工艺研究提供了脱色条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去。
  • 李自霖, 陈贵元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多糖提取物中常含有多种色素而颜色变深,影响多糖活性和分子结构的鉴定。本文综述了常用多糖脱色方法如生物法、活性炭法、过氧化氢法、树脂吸附法等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中药多糖脱色除杂工艺进行了展望。
  • 严祖贤, 王娣, 胡晓婷, 吴佳, 许庭娇, 牛文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选用白芷(亳州产)为原料,采用乙醇提取法,在不同条件下(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分别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白芷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立提取影响因素及最优化条件。结果表明,白芷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 ℃、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 h,在此工艺条件下白芷生物碱的提取量为0.860 mg/g。研究结果可为白芷生物碱后续分离纯化、药理活性及开发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依据。
  • 动物科学
  • 何永忠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枞阳镇畜禽养殖规模和效益均有显著提升,对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户增收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枞阳镇实际,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几点完善的建议,从而更好地服务现代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
  • 张国庭, 张世明, 努尔尼萨·莫拉尼孜, 托乎提·阿及德, 帕热哈提江·吾甫尔, 阿布来提·苏来曼, 王琼, 陈世军, 依布热依木·吾布力, 肖海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新疆喀什某驴养殖场一起多发性病例说明驴妊娠毒血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为养殖户、合作社及基层兽医提供技术参考。
  • 胡先锋, 江河, 吴丽贞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于2020—2022年开展了温室培育大口黑鲈早繁大规格苗种养殖商品鱼生产性试验。2022年3月16日从广东引进2.2 cm大口黑鲈鱼苗,经过33~41 d温室培育,分别育成(5.6±0.1) cm的大规格鱼种57 400尾和(5.7±0.2) cm的大规格鱼种114 700尾,成活率86.1%。转入外塘养殖后,于当年国庆、春节前后和第2年4月下旬分3批取捕上市,共收获尾重400 g以上商品鱼155 297尾,成活率90.2%;其中,当年国庆、春节期间2次取捕上市尾重400 g以上的商品鱼共计121 677尾、63 073 kg,分别约占总取捕尾数和质量的78.4%、76.4%,比外塘育苗养殖提高约50百分点。
  • 马子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亳州市水蛭养殖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养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种养殖模式,可将水蛭成活率提高到40%~60%,为今后水蛭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 林业科学
  • 赵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阐述了安徽滁州国有林场营造林和抚育管理技术要点,以期最大限度发挥森林三大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
  • 欧文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南平市林木采伐量、采伐结构及其变化,本文统计分析了2011—2019年林木采伐数据。结果表明:在该期间内,南平市年均采伐林木蓄积量206.0 万m3、面积2.656万hm2,年采伐量先减少后增加。在林木采伐结构上,分起源主要采伐人工林,采伐蓄积量占97.6%,分树种主要采伐杉木,采伐蓄积量占80.4%,分林种主要采伐用材林,采伐蓄积量占97.3%,分伐类型主要为主伐,采伐蓄积量占比80.0%,以上主要采伐结构采伐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采伐结构;分采伐方式,采伐面积择伐>皆伐,采伐蓄积皆伐>择伐;采伐量的波动情况总体表现为采伐量越大波动越小。林木采伐审批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11月,占全年的66.3%。
  • 王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深入分析塞罕坝森林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塞罕坝林业发展定位为努力方向,充分利用国家森林经营试点有利时机,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森林生态系统为核心,科学调查林场森林结构,稳步营造近自然复层异龄混交林,加快构建稳定优质的森林生态系统,由注重短轮伐期的纯林经营向长中短结合、营造异龄混交复层林转变;由单一培育中小径木材为主向主导功能为重点,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木材生产、绿化苗木培育、景观林等多目标经营方向转变。
  • 刘建中, 曾素平, 王书韧, 臧毅明, 郭利娜, 王辉, 朱亚军, 徐夏云, 谢小艇, 姜春前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7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理改造杉木人工纯林,可提高林分的稳定性、维持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本研究以安徽省青阳县窑西林场内14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低密度(675 株/hm2,KL)、中密度(825 株/hm2,KM)、高密度(1 050 株/hm2,KH)和对照(1 740 株/hm2,CK)共4种林分密度,抚育间伐后在林下套种阔叶树(浙江楠和檫木),测定密度调控后4年内乔木及林下植被的胸径、树高等因子,分析林分密度对杉木及林下阔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密度调控后同一时期,杉木林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随林分密度减小而增大,低密度林分生长指标显著大于其他林分;②相同密度杉木林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密度调控4年后林分生长指标与刚调整时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③适度的密度调控可促进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增加,中密度林分生长量最大,但是随时间的推移杉木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下降;④林下套种阔叶树地径和树高均表现为随林分密度减小而增大,低密度林分下阔叶树生长最佳。研究表明,减小林分密度可促进杉木及林下套种阔叶树的生长,低密度林分内杉木和套种阔叶树生长最佳。由此可见,适度降低林分密度是杉木纯林实现可持续经营的有效措施。
  • 刘盛益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7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分析了营林措施对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介绍了霍山县森林防火现状及火灾成因,从营林技术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 资源·环境·植保
  • 杨林, 张建华, 范嵘, 李子蒙, 杨儒纲, 刘洪泰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化学农药为主的防治手段长期存在于烟草黑胫病的防控过程中,由此导致的烟草品种抗性衰退、病菌抗药性增强、烟叶农残积累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烟叶产品的质量安全。本文从预测预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抗病品种选育4个方面概述了烟草黑胫病绿色防控措施的特点和应用发展,以期为烟草绿色防控特别是烟草黑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 朱元勋, 周维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8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安徽淮南主城区园林绿化带白蚁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白蚁种类2科2属2种,其中黑翅土白蚁为优势种,香樟树为危害率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树种。
  • 张欣悦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影响世界多种重要作物生产的一种病害。本文主要介绍了青枯病的田间危险症状及发病特点,简要阐述了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 郑文娟, 朱雪荣, 张伯虎, 张锋, 问亚军, 孟延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陕西关中地区西甜瓜设施种植模式下,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及根结线虫对杂草的侵染情况,本研究调查了蒲城县西甜瓜田杂草种类和分布,动态监测了杂草发生规律和根结线虫对杂草的侵染状况。结果表明,拱棚西甜瓜田常见杂草包括11科、14种,其中菊科杂草4种,占28.60%,其余各科只包含1个种;一年生杂草11种,占78.60%,多年生杂草4种,占21.4%;相对多度10.00%以上的杂草有10种,其中香附子、牛筋草和小藜3种杂草为蒲城县拱棚西瓜田杂草的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89.66%、64.30%和63.62%。杂草发生高峰期在采收期6月,地膜覆盖和除草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杂草发生程度,但是在西甜瓜生长后期杂草发生严重。感染根结线虫的杂草有9科、13种,其中婆婆纳发病率高达8.8%,病情指数为1级,设施西甜瓜种植模式下,后茬作物和杂草为根结线虫周年侵染提供了条件。
  • 匡志明, 王晓辉, 肖文, 谢玉华, 雷梦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9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紫云英翻压还田对湖南省耒阳市稻田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坛下乡寨下仙村进行了紫云英还田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种紫云英不施化肥(CK)、紫云英还田不施化肥(GC)、不种紫云英只施化肥(CF)和种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GF),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评估紫云英翻压还田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翻压还田可提高酸性土壤的pH,相较于对照(CK),紫云英还田不施化肥(GC)有机质含量提高25.66%,碱解氮含量提高10.52%,后季水稻产量增产12.31%。说明紫云英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同时能够有效促进水稻增产。因此,在耒阳地区推广紫云英翻压还田培肥模式,可以实现土壤质量的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谷志云, 廖诗进, 赵新雷, 付巧玲, 郭亚娇, 裴瑞亮, 杜保军, 杨运召, 李兵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9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河南省新密市耕地表层土壤的调查研究,采用网格化定位系统采集耕地土壤样品,用交流电弧—发射光谱法(ES)全量分析法结合评价指标,圈定出该区耕地土壤B元素的地球化学布特征。新密市不同母质条件形成的土壤B(硼)含量有差异,表层土壤全B含量值呈塔式正态分布,B含量为32~194 mg/kg,平均值为55 mg/kg。区内B含量与土壤内有机碳、土壤pH具相关性。表层土壤B元素富集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及南部,研究区东部刘寨镇及曲梁镇是土壤B元素较为缺乏区。新密市土壤B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可为当地精细化农业发展、作物栽培、农业经济和种植规划提供参考。
  • 李键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步骤。本文介绍祁门县自然保护地的现状、存在问题、整合优化预案及思路,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参考,以期共同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
  • 王欣然, 王艳, 沈乾春, 张军莹, 王彤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06-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家碳达峰政策的提出,固碳减排问题成为研究热点。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升高,气候灾害频发,化石燃料、人类活动等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随着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设施农业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人为控制的耕作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蔬菜产量,还可以解决冬季蔬菜供应问题。但目前设施农业发展尚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如大量使用化肥和灌溉方式使得土壤碳通过淋溶方式损失,不仅对土壤碳库造成碳损失,还会使地下水产生污染。本文综述了温室大棚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提出同位素技术来对可溶性有机碳进行追踪的方式,并对未来温室生态系统土壤固碳减排方向进行了展望。
  • 郑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想粮食产量增长,需加强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耕地质量的优化。本文分析了安徽颍泉区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和耕地质量状况,指出耕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保护性耕作为重点的耕地质量提升建议对策,以期为指导保护性耕作、改良培肥土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提质增产增效目标提供参考。
  • 刘耀楷, 张靖琳, 王友情, 邱泷娇, 陈嘉儿, 吴兆东, 周飞, 吴明发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16-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城镇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加上耕种收益减少,农民生产意愿降低,导致耕地撂荒现象发生,部分南方地区出现了季节性撂荒问题,导致耕地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粮食产量锐减,威胁粮食安全和耕地安全。本文以广东省遂溪县为研究区域,通过遥感影像解译与ArcGIS识别遂溪县季节性耕地撂荒的状况,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季节性撂荒耕地空间集聚性程度,为遂溪县开展撂荒耕地整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20年内,遂溪县3—6月季节性撂荒耕地总面积为6 188.87 hm2,6—9月为2 884.03 hm2,9—12月为7 076.64 hm2,总体呈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撂荒耕地地块分布较为零碎,呈零星状分布。撂荒耕地在空间上呈现高度集聚性分布,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季节性撂荒耕地现象出现区域集中,其中北部与西北部季节性撂荒耕地空间集聚性较强。
  • 张婷, 冯曼, 张莹莹, 张玲, 李新畅, 李海燕, 石爱丽, 李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23-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温度低,农业废弃物发酵腐熟慢、周期长等问题,本研究以冷凉地区农业废弃物为材料,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筛选低温菌群,并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功能复筛,以期为冷凉地区农业废弃物低温快速发酵提供菌种资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低温菌9株,功能复筛确定其中4株菌株具有固氮、溶磷及分解酪蛋白等功能,经鉴定这4株功能菌分别为Pantoea coffeiphila、米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igulae)、Pseudomonas canadensis和盖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essardii)。其中,Pantoea coffeiphila具有固氮和溶解有机磷功能;Pseudomonas migulaePseudomonas canadensis能够溶解有机磷、无机磷,并且具有分解酪蛋白的功能;Pseudomonas gessardii能够分解酪蛋白。
  • 陈再冉, 孙卉, 邓小楠, 完玲中, 添长久, 程邦进, 刘小玲, 王贝, 叶泗洪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28-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畜牧业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33%~36%,所产生畜禽粪污年产量达30.5 亿t,若处理不当,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本研究以中小型生猪养殖场为例,探讨微生物复合菌剂处理猪粪生产有机肥技术,以期实现猪粪无害化处理。将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复合菌剂混合稻草等辅料,通过高温堆肥发酵方式处理猪粪得到有机肥。堆肥初始含水率应控制在40%~65%,在高温期,50 ℃以上应持续10 d,60 ℃以上应持续5 d,全过程适宜pH范围为5.5~8.5,总氮量应减少25.84%~28.65%。
  • 马玉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3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落实安徽省界首市乡村建设规划,针对乡村建设中水系治理现状,本研究以界首市南部农村水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水系特点,提出了提高调蓄能力、连通水系及补水、治理水环境、滨水绿化、湿地净化等综合治理策略,以修复河道空间形态,解决农村水系脏乱差等问题,以期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龚书婕, 纪思颖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35-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发展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但长久以来缺少较为统一的评价标准。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引入生态学中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划分、界定生态农业系统各子系统,深挖其物质运移特征,对各项物质投入产出进行能值化,基于能值分析对相关生产地区进行农业生态效率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可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提供数据支撑,提高耕地利用综合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 李志伟, 陈溪, 王鹏泽, 杨闯, 李晨曦, 徐振鹏, 周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44-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不同植烟区烟叶化学和感官质量的物质基础并进行区分,本研究采用因子、聚类及判别方法对河南主产烟区33个种植县采集的165份代表性烤烟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主产烟县烟叶化学成分中烟碱、总糖、糖碱比是影响感官评吸质量的主要因素,烟叶化学成分中的烟碱、总糖、总氮、糖碱比与感官评吸质量中的风格、浓度和刺激性呈显著相关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5个主因子,根据因子总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河南地区33个主产烟县分为3类。建立Fisher判别函数评价模型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定,判别结果和聚类分析一致,表明不同产区烟叶的感官风格表现形式不同。可根据此方法,合理区分应用烟叶原料。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 胡永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50-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淮北平原五道沟实验站1971—2019年实测气象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重标极差法,定量分析水面蒸发、降水、风速、气温、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四季变化趋势、突变年份以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降水量、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水面蒸发量四季均呈下降趋势,降水量春秋冬三季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夏秋冬三季呈下降趋势;②相对湿度、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相对湿度四季呈上升趋势,气温春秋冬三季呈上升趋势;③由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水面蒸发、降水、相对湿度、气温以及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四季均发生了突变,而风速要素只在夏季发生突变;④水面蒸发、降水、风速、气温、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Hurst指数均超过0.5,表明未来变化趋势与历史变化趋势一致。
  • 陈铁, 江洁, 吴嘉伟, 张琪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55-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给种植养殖、设施农业及各相关行业抗击强降雪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更早发现将出现的强降雪天气,本文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自动站和再分析资料,对江苏南通有完整气象记录的37次强降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大多数过程积雪深度小于10 cm,积雪深度分布差异主要在东西方向,中心绝大多数在西部。②500 hPa高纬西部为阻高或高压脊与高纬东部冷中心、南支槽的组合占大多数,由不同组合模式可以分辨冷暖空气源地、常见还是少见。③中心上升速度绝大多数在-0.5~-0.2 Pa/s,占32/37。④层结方面,850 hPa气温≤-6 ℃的有35个,925 hPa气温≤-4 ℃的有36个;逆温方面,700 hPa与850 hPa气温差≥0 ℃的有32个,700 hPa与925 hPa气温差≥0 ℃的有30个。⑤上游或附近的500 hPa水汽通量中心值可近似为最大积雪深度。
  • 农业教育
  • 王乃富, 张海伟, 张强, 孔德瑞, 周裔彬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62-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食品化学是农林高校食品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为提升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食品化学教学团队为例,从团队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措施、资源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情况。多年的实践结果表明,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了团队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徐礼生, 吴福茹, 姚沛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6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融合是产业经济转型对本科高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阐释了产教融合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策略,主要包括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
  • 易强, 李丹丹, 蒋喻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69-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院校农学院系农学专业调研对于农业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培育新兴涉农学科专业课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等院校农学院系开设农学专业调研课程既符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课题,也满足构建多类型农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要求。本文以贵州大学农学系为例,从农学专业调研课程开设的背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农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 窦志, 郭保卫, 高辉, 徐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73-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农学等本科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与专业素养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该课程实践教学尚存在教学内容不新、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强、学生参与实践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以期为提高课程实践教学质量与加快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农业需求的高质量创新人才提供参考。
  • 乡村振兴
  • 苏云, 李恺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77-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14—2021年安徽省16个地市农民收入相关数据,采用泰尔指数(Theil Index)测算出安徽省16地市农民收入差异,并计算地市间差异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近几年安徽省地市间农民收入差异在逐渐缩小,地市间差距对安徽省农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81.51%,地区内差距达到18.49%。建议通过继续加强教育对口帮扶,加大土地流转,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措施缩小安徽省地市间农民收入差异。
  • 杨亚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80-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构建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测度评价体系,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3—2021年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各地级市以及皖北、皖南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提升空间较大;从区域差异看,各地级市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但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其中合肥市、芜湖市、宿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皖南地区、皖北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无显著差异。
  • 吴恙, 金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84-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对海南省5市县120位农户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农户受市场利益驱动、认识偏差以及监管环节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缩短农药施用安全间隔期限、提高农药剂量甚至施用违禁农药的现象。基于此,建议从根源上引导农户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引导;在农业保险和产量补贴上给予农户最低保障;将农资店、农贸市场等经营者纳入信用体系,形成全方位、全链条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