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15
  

  • 全选
    |
    粮食作物
  • 罗星星, 王飞名, 刘毅, 张分云, 毕俊国, 刘国兰, 余新桥, 张安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旱优3015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节水抗旱稻优质三系不育系沪旱7A为母本,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旱恢3015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早熟高产籼型节水抗旱稻三系杂交组合,具有节水抗旱、早熟高产、株高矮、综合性状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组合特征特性及制种栽培技术要点,为节水抗旱水稻旱优3015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 高业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小麦肥料高效利用品种,发展小麦生产中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本研究选择5个小麦品种,设计施用100%氮磷钾处理(T1)、90%氮磷钾处理(T2)和80%氮磷钾处理(T3)3个不同施肥水平处理,调查各品种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小麦平均生育期为191 d,不同品种各生育期的茎蘖总数差异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处理中的茎蘖总数也有差异;品种科麦1007在全量施肥水平和90%施肥水平下的产量均最高;宁麦17对氮肥的利用率最高,镇麦15对磷肥的利用率最高,凯麦1778对钾肥的利用率最高。综合产量和肥料利用情况,在肥料不减量或减量少的情况下,建议推广种植科麦1007。
  • 徐彬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机械和农艺技术的有效融合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本文通过对砂姜黑土地小麦生产中农机与农艺融合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农机农艺融合中存在的短板,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农机农艺有效融合促进砂姜黑土地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 经济作物
  • 奚家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扩大安徽芜湖湾沚区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产量,本文对当前该地区油菜生产现状、存在瓶颈及原因加以分析,提出通过栽培方式更新、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和挖掘油菜多用价值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粮油生产水平。
  • 汪国科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品种选择、种植方式、大田管理、适时适度摘薹、病虫草害防控和机械化收获等方面阐述了油蔬两用油菜高效栽培技术,提出了油蔬两用油菜产业发展建议,为油蔬两用油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张文琦, 纪宏秀, 吴倩, 王猛, 魏德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是一类高度氧化的四环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芸香科(Rutaceae)和楝科(Meliaceae)植物中,包括柠檬苦素、诺米林和黄柏酮等物质。本文对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进行概述,总结其各类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为柠檬苦素进一步用于健康保护、食品开发和农业生产等提供参考。
  • 王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集成了品种搭配、扩行缩株、营养调控、减量施肥、绿色防控、封闭除草和机播机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和示范推广的有机结合,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提升大豆产能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多角度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总结,分析该种植模式推广重点并提出建议,为该种植模式更好地推广提供借鉴。
  • 李芹, 龚亦钊, 仇淑影, 陶俊, 赵大球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芍药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多用于园林绿化、庭院栽植药用等实践中。盆栽芍药生产中易出现植株生长不良、花蕾败育率高和花朵品质不佳等现象。本研究以芍药为材料,探究了叶面喷施0.1%磷酸二氢钾溶液对盆栽芍药生长状况和开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能够促进盆栽芍药叶片伸长8.09%,花蕾露色提前,单朵花期可以延长16.67%,花朵鲜重增加22.22%。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使芍药花朵变大,花色更加红艳,其中花朵直径和高度分别增加了9.55%和16.36%,花朵红/绿值和彩度分别增加17.91%和18.03%,花色苷含量显著提高25.49%。因此,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能够显著提高盆栽芍药的开花品质,为芍药盆栽生产提供了一定借鉴。
  • 周静, 周力行, 周晓静, 孙欣, 沈碧君, 蒋亚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红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本文分析了影响红掌组织培养的各种因素,从选择基本培养基、配比和激素种类等方面开展研究,构建红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为红掌组织培养研究和快速繁殖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 林业科学
  • 聂丽平, 聂立刚, 方彬, 李德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天井建筑由于引入玻璃建材和空调通风系统等,在建造形式上发生了很大改变,植物景观营造也产生一些变化。以现代天井植物景观营造实践为例,从场地现状、设计思路、落地实施和后期养护等方面,阐述以秋海棠、蕨类、苔藓和兰花等附生植物为主体的景观营造过程,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现代天井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 张亚平, 胡普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梳理了湿地景观常见水生植物种类,分析了水生植物在营造城市人工湿地景观中的作用,对水生植物应用存在的主要挑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探究了水生植物在城市人工湿地景观中的应用要点:突出生态价值,优先选择湿地修复功能较强物种;根据水质条件、微地形,合理选择水生植物配置模型;加强后期管护,避免外来入侵植物侵占人工生态系统;建议展开成效监测,及时评价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并提质更新。
  • 李志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不同海拔高度格木林生长及林内小生境的差异,开展了海拔高度分别为215~260、430~470和520~580 m地块格木造林试验。造林6年的试验林研究表明,格木对海拔高度215~580 m地块的适应性较强;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格木的保存率、地径和树高降低,不同海拔高度格木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格木林下植物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减弱;随海拔高度上升,格木林内气温、土壤温度和相对光照强度降低,林内湿度增加;在海拔高度215~260 m地块,格木的保存率和生长量最大,林下植物多样性最丰富。因此,格木应选择在低海拔地区造林。
  • 覃卫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闽楠作为珍贵用材树种,具有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和林木蓄积量高的特点,是主要的商品材树种之一,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本文从闽楠的生物生态学习性、良种选择、壮苗培育、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该树种的高效栽培技术,为闽楠人工造林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程琳, 梁瑞龙, 陈琴, 郝海坤, 黄开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连木材质优良,其种子、枝条和叶片含油率高,是优良的木本油料能源树种。本文探究了黄连木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和应用价值,同时分析了黄连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并提出相应建议,为黄连木收集、保存、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 资源·环境·植保
  • 孔圆圆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黑龙江省洪河保护区为研究区,选取OHS高光谱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深度学习SegNet网络模型和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沼泽湿地遥感分类定量研究对比分析,SegNet网络模型由encoder和decoder两部分组成,encoder模型是沿用VGG16对物体信息进行解析,再由decoder将解析后的信息对应成最终的图形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信息提取精度0.903优于随机森林RF算法0.837,制图效果更好,能更深层次地挖掘高光谱数据包含的深层信息,精准表示洪河自然保护区内部结构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湿地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 刘怡, 杜鸿波, 王国良, 李先锋, 姚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6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土壤改良剂及其施用方法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本试验对比了10种土壤改良剂(氧化钙、咯菌腈、甲基硫菌灵、烯酰吗啉、乙酸铜、辛菌胺醋酸盐、噁霉灵、福美双、乙蒜素和敌磺钠)搭配5种不同施药方式(灌根、穴施、蘸根、行施和四合一)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剂搭配不同施用方式对烟株生育期没有明显的影响。烟株农艺性状方面,清水、敌磺钠及氧化钙处理的烟株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烯酰吗啉、辛菌胺醋酸盐及噁霉灵处理的烟株农艺性状表现较差;施用方法上,穴施处理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四合一处理的农艺性状表现较差。烟株发病率方面,施用氧化钙、甲基硫菌灵的发病率较低,行施、穴施的发病率低。综上可知,氧化钙、福美双和乙酸铜3种药剂的表现良好,从最适施用方式来看,氧化钙与福美双适用于行施,乙酸铜适用于蘸根。
  • 周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查阅和分析,并系统概述了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实例,对园林绿化中存在的生物危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引入天敌、利用菌类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方法,能有效控制园林中的害虫数量和危害程度。通过选育和应用具有抗病能力的寄生菌和抗生菌品种,也可以成功控制园林中常见的病害,保护植物健康生长。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化中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控制害虫和病害方法,对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 夏绪红, 刘庆兰, 陶小庆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73-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 DMY)是藤茶的关键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效。为了分析不同产地藤茶中DMY的含量,本研究以a、b、c及d省4个区域所产藤茶为原料,提取DMY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4个区域藤茶的DMY干重含量为21.2~36.2 g/100 g;在同等级藤茶中,a区域产藤茶DMY含量最高(30.9~36.2 g/100g);相同产地不同等级藤茶之间,特级藤茶DMY含量高于一级、二级藤茶;相同产地同等级藤茶之间,不同采摘时间的藤茶DMY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即产地及等级对藤茶DMY含量影响较明显,而采摘时间的影响较小。在实际种植及生产时可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产地或品种,为提高藤茶的经济价值提供参考。
  • 段联勃, 柯顺川, 符海霞, 杨丽蓉, 柯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茶中氟数据的监测可为茶叶氟含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故保障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十分重要。本研究以一段时间内茶叶氟含量测定中的质控样数据为基础,描述了控制图的应用过程,通过实际茶叶样本检测试验,验证了控制图在茶叶氟含量检测数据可靠性监控中的有效运用,为控制图在检测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盛明俊, 詹凯, 马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8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L-苹果酸是一种天然有机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其作为良好的食品酸味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本文介绍了L-苹果酸的生产方法和生理功能,探究了酶转化或细胞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的研究进展,综述了L-苹果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对L-苹果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和生产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L-苹果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俞超华, 曾傲琼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88-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现有α-淀粉酶抑制剂(α-amylase inhibitor,α-AI)活性检测方法的试验原理,通过验证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碘-淀粉显色法2种方法的精度,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在检测原理和检测结果准确性2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3,5-二硝基水杨酸法是通过测量α-AI对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产物的吸光度变化来确定其活性,而碘-淀粉显色法则是利用碘离子与淀粉形成淀粉-碘络合物,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测定α-AI的活性。从原理上来看,2种方法在测定α-AI活性时采取了不同的测定方式。从检测结果准确性方面来看,2种方法的准确性可能存在差异。3,5-二硝基水杨酸法能够准确测量α-AI对3,5-二硝基水杨酸的抑制能力,从而反映出其活性水平。而碘-淀粉显色法则是通过观察淀粉-碘络合物的颜色变化来判断α-AI的活性,这种方法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为准确并快速测定白芸豆α-AI产品提供方法,并为精确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提供参考。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 戴烨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9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黑龙江省植被动态变化及探究植被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4—10月)的MOD13Q1-NDVI数据,分析其植被空间分布、时空动态变化及变异系数CV;同时结合气候因子,分析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与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该地区植被生长季NDVI多年平均值为0.57,总体呈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和西南部低;21年来植被生长季NDVI整体呈显著改善趋势,年变化率为0.003 5(P<0.01)。植被改善区域远大于其退化区域,且以明显改善为主,仅3.35%的区域呈退化趋势;NDVI的变异系数以低波动和相对低波动为主,分布占比为38.77%和51.89%;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性。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对植被NDVI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8.00%、26.17%和45.83%;相对湿度是影响植被NDVI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
  • 王婉婉, 周超, 杜富慧, 王振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00-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淮北平原五道沟实验站1972—2021年降水径流106场实测资料,以径流曲线模型(SCS-CN)为基础,确定了该地区的径流曲线数(CN值),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引入降水量与前期影响雨量优化模型主要参数(CN值),验证期(2010—2021年)借助模型效率系数ER2RE对传统SCS-CN模型及改进后模型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1)降水量P和初损率λ为定值时,CN值越大,对径流预测结果的影响越大;计算径流量Q随初损率λ的增大呈减小趋势;随着CN值增大,计算径流量Q及初损率λCN值的变化敏感性越低;当降水量越大时,初损率λ对降水量的敏感性越低,初损率λ的取值对计算径流结果的影响可以忽视。(2)参数优化后的SCS模型中的R2=0.864,E=0.780,模型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26.67%,标准SCS-CN模型的R2=0.782,E=0.230,模型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366.67%,改进后模型评价指标均高于标准SCS-CN模型,对研究区的径流预测更具有适用性。
  • 赵自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06-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智能传感器是一种智能感知农业环境参数的设备。在智慧农业发展背景下,现代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离不开农业智能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农业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与普及可以帮助农民精确地制定种植策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阐述了智慧农业背景下农业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剖析了农业智能传感器自身、数据传输通信和数据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为推广应用农业智能传感器提供参考。
  • 农业教育
  • 李迎宾, 陈齐斌, 刘屹湘, 唐萍, 朱书生, 李健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结合“新农科”背景,调研了涉农高校植保药械课程建设情况,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等维度对相关课程教学进行了设计,以满足植保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需要。课程教学实践表明,课程设计的适合度、支撑度、有效度、达成度和满意度等得到学生认可。植保药械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对相关课程建设有借鉴意义。
  • 章伟, 徐丛云, 项小燕, 童跃伟, 胡淑宝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15-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实现价值引领的重要渠道。本文以植物学野外实习为例,分别从实习准备、实习内容及实习考核3个维度进行阐述,总结了地方性院校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过程。结果表明,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课程思政、注重过程性考核多元化结合的实习方式不仅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于实践,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赵容, 邢艳萍, 张建逵, 王丹, 陈月华, 尹海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19-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植物学与生理学的基础学科。基于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进步,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线下授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对学生的授课需求,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融合思政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王金辉, 赵冬梅, 王逍冬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23-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语言作为一种开源的高级编程语言,因其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聚焦探讨了R语言在农林高等院校植物病理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并总结了R语言应用于植物病理学专业教学的典型教学案例。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实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还能够深化学生对植物病理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本研究为提升植物病理学专业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农林类专业的编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 乡村振兴
  • 杨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安徽省LA市为例,选取2012—2021年LA市金融、经济相关的时间序列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对当地农村金融供需求两侧、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统计概括,研究发现LA市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的协整性,并存在正向关系,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农村金融制度构建、机构管理、业务操作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杨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3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强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的重视和完善,对于提升本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意义和影响因素,从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4个方面探索农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为农产品营销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 陈琳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34-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本文从农产品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系统推行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等方面分析F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提出全面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扩大收集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农业政策扶持和实施农业品牌建设等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余俊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区域协调发展、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措施,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农村产业发展整体呈现良好趋势,其产业结构及布局有较大优化空间。本文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及发展现状,阐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的原则及重要性,并提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布局优化的路径,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孟静, 刘锋, 王利民, 仝雪芹, 黎香兰, 唐研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展农业知识科普是保障农民信息需求,提高农民信息获取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农民信息行为对推进农业科技发展政策落实和农业经济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农业知识科普和农民信息行为的内涵研究入手,结合农业知识科普的类型分析,从农民信息需求行为、农民信息获取行为和农民信息利用行为3个方面探究农业知识科普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业知识科普的影响下,农民信息需求从低层次的自然信息向高层次的社会信息转变,信息获取渠道拓宽,对信息的认知度提高,利用信息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传播效率更高。通过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实践,提供及时和高价值的科普服务,进而提升农民信息利用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