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3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06-15
  

  • 全选
    |
    粮食作物
  • 母少东, 王方, 吴权华, 李政丽, 张雪娇, 孙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Z市2013—2023年粮食生产相关数据为基础,选择粮食生产农机总动力、粮食生产化肥施用量、平均气温等14项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影响研究区粮食产量的关键因子,分析粮食单产与部分粮食作物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比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粮食产量与粮食生产农机总动力、薯类面积占粮食面积比例、粮食播种面积关联度较大;与粮食生产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玉米面积占粮食面积比例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薯类面积占粮食面积比例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粮食单产与稻谷面积占粮食面积比例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豆类面积占粮食面积比例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考虑化肥施用零增长、耕地面积有限等因素,增加稻谷和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例,同时适当降低薯类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例利于粮食产量提高,有利于推动研究区粮食增产。
  • 赵光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合皖西南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丰产麦茬水稻品种,本研究选择隆两优8612、隆两优1377和隆两优5438等12个引进水稻品种与1个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在试验田当年气候条件下,生育期适中、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高且产量构成因子协调的4个品种,分别为荃优1606(产量:9 758.3 kg/hm2)、荃优822(产量:9 586.2 kg/hm2)、徽两优898(产量:9 568.9 kg/hm2)和银两优606(产量:9 368.9 kg/hm2),可作为麦茬稻品种在研究区推广种植。
  • 孙定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适合稻虾连作综合种养模式中的杂交中籼稻品种,本研究对臻两优钰占等13个中籼杂交稻品种进行展示比较试验,考察其丰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试验基地中,品种玮两优1019、隆两优1212的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2个品种均属于多穗型品种,穗型中等、分蘖能力强、株型紧凑、整齐度好且耐肥抗倒、抗病性强、适应性好,有明显的增产优势,综合性状表现好,可作为稻虾连作综合种养模式的虾后稻进行推广种植。
  • 刘银萍, 阮赞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用于冬小麦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本研究通过对冬小麦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组合,分析其赤霉病防效、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表现。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初花期施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肥,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年份可以实现赤霉病病指防效增加1.92%~31.74%,产量增加3.84%~16.97%,经济效益增加;不同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肥组合的增产增效程度不同,其中0.25%的28-表芸薹素内酯·S-秀抗素与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混配组合使用效果较佳,可作为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提高小麦千粒重和产量的药剂组合,0.4% 28-表芸·赤霉酸与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混配效果次之,可作为轮换药剂使用。
  • 骆方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宜高产需求的水稻品种,并探索其配套栽培技术,本研究开展了中禾优3号等14个杂交水稻品种展示示范试验,对比分析各品种的生育期、抗性和产量等方面表现。结果表明,生育期方面,在当年气候条件下,各参试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35~156 d;抗性方面,7个品种发生不同程度倒伏,各品种均未发生稻瘟病、穗颈瘟和纹枯病,另外品种甬优33、甬优69和嘉优8208稻曲病中等发生;产量方面,品种中禾优3号、中禾优6号和嘉禾优726的群体有效穗数较高,属大穗型品种,结实率较高,实际产量分别为13.8、13.1和12.7 t/hm2。综合各品种表现,品种中禾优3号、中禾优6号、嘉禾优726、荃香优89和中禾优5号的产量较高、抗性较好,可作为高产品种在研究区推广种植,并进一步研究其高产栽培技术。
  • 经济作物
  • 王保明, 尹迎峰, 颜廷骥, 王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28-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12个引进的扦插月季品种在湘西北地区的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开花习性和病虫害侵染等情况。结果表明,品种H、E、F和J的分枝较多、茎秆粗壮,其根系发育较好;开花习性以品种B、J和D较好;病虫害防治方面,品种G、B和J的抗病虫能力较强。综合来看,品种J、B和H的植株生长和开花习性较好,适应性较强,可在该地区推广种植,并根据其开花特性进行合理配置,为园林或绿地栽培月季新品种提供参考。
  • 杨芩, 付燕, 邓洁, 张婷渟, 刘雅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3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鉴定蓝莓自交不亲和基因,本研究对“杰兔”蓝莓品种自花和异花授粉花柱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对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进行分析,对含SSR位点且差异表达的非冗余序列(Unigene)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注释分析,并开展SSR标见引物设计。结果表明,蓝莓花柱转录组共获得85 890条Unigene,其中有21 962个Unigene含有26 557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25.57%。在所有SSR位点中包含有297种重复基元,以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重复为主要重复类型,占总SSR的89.52%;其中A/T类型和AG/CT类型SSR位点数占SSR总数的83.44%。针对所有SSR位点,共设计出17 212对引物,成功率78.37%。差异转录组筛选到58、27、16、3、2和1条含有SSR位点的差异表达Unigene,分别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细胞骨架、蛋白质泛素化、花粉管生长、核糖核酸酶T2家族和细胞程序化死亡等代谢途径相关。本研究丰富了蓝莓的EST-SSR分子标记,为蓝莓自交不亲和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 张佩, 王建民, 赵伟伟, 杨丽, 盖伟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4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合微型盆栽的牡丹品种,进一步完善其生产技术体系,本研究选择成花率、花朵直径和花态等9个性状指标,对黄冠等33个牡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共筛选出富贵满堂等11个品种在春季露天微型盆栽生产中表现良好,胜葛巾紫等12个品种表现一般;巴茨拉等18个品种在春季日光温室微型盆栽生产中表现较好,胜葛巾紫等6个品种表现一般;紫二乔等10个品种在微型盆栽春节催花生产中表现良好,太阳等11个品种表现一般。本研究通过对微型盆栽牡丹品种的筛选,为牡丹相关品种推广应用和微型盆栽的生产提供参考。
  • 动物科学
  • 赵红蕾, 张传辉, 孟如愿, 马佳欣, 文仁霜, 于翠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49-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东北林蛙在人工诱导苏醒过程中适应温度变化的生理机制,包括不同温度、不同器官或组织的冷冻保护剂含量变化及其抗氧化应激相关生理指标在苏醒适应阶段的差异,采用梯度升温方法对冬眠东北林蛙进行人工诱导苏醒,至东北林蛙摄食标记苏醒过程结束。苏醒培养期间取样,未取样林蛙持续培养,取样结束后剩余林蛙常温养殖;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肝脏、肌肉内的葡萄糖含量、尿素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东北林蛙肝脏内上述物质含量与肌肉内各物质的消耗趋势基本一致,但肝脏内各物质含量及其变化幅度远大于肌肉内。冬眠东北林蛙人工诱导苏醒初期葡萄糖、尿素氮含量即冷冻保护剂含量明显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苏醒后期,各项含量趋于稳定,无明显变化。这说明肝脏是东北林蛙冬眠过程中对抗低温冷冻环境的主要器官,且冬眠状态的东北林蛙体内会积累冷冻保护剂,随着苏醒过程的进行,温度逐渐上升,机体活动逐渐恢复,葡萄糖被大量消耗,以对抗因缺少能量来源而带来的应激损伤,抗氧化应激能力也随之增强以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东北林蛙在0 ℃以下得以生存。
  • 林业科学
  • 薛波波, 郝焰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优化森林抚育经营技术,本文对森林抚育经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包括提高林木成活率与森林质量,保障生物多样性,以及提升林业资源效益等。探究森林抚育经营技术要点,包括公益林、用材林和人工乔木林等不同类别的森林抚育经营方式。提出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的应用措施,包括转变经营理念,制定科学的经营方案,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目的在于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 刘博, 阎伟, 刘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椰树叶柄挥发物对锈色棕榈象成虫具有吸引作用探索不同状态下叶柄挥发物组分可分析该昆虫的定向行为。为了明确健康和物理损伤椰树叶柄释放的挥发物组分,本文采用顶空采集法收集健康和物理损伤后椰树叶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其挥发性化合物成分及相对含量,并对健康和物理损伤椰树叶柄挥发物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叶柄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53种,包括烃类26种、腈类2种、酮类5种、酯类5种、茚类6种、醇类5种和其他物质4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5个成分为3a,4,4a,5,8,8a,9,9a-八氢-4,9:5,8-二亚甲基-1H-苯并[f]茚、丁基化羟基甲苯、L-α-松油醇、哒嗪和双环戊二烯;物理损伤叶柄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51种,包括烃类25种、腈类5种、酮类5种、酯类6种、茚类5种、醇类3种和其他物质2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5个成分为3a,4,4a,5,8,8a,9,9a-八氢-4,9:5,8-二亚甲基-1H-苯并[f]茚、丁基化羟基甲苯、双环[2.2.2]辛-5-烯-2-甲腈、α-松油醇和2,6-二甲基-4-氧杂三环[5.2.1.0(2,6)]癸-8-烯-3-酮。健康与物理损伤叶柄挥发物主要组分大体一致,在具体种类和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揭示锈色棕榈象成虫寄主定位行为的化学通信机制及研制植物源引诱剂提供参考。
  • 马紫萸, 安星华, 薛嘉宁, 赵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6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五味子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条形码序列,探讨五味子药材基源的鉴定方法,为该药材来源的鉴别和规范栽培种植提供参考。本研究共收集16份五味子样品,提取样品基因组DNA,PCR扩增ITS序列后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SeqMan拼接后,采用MEGA11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2P遗传距离,并利用邻接(NJ)法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研究区16个样本的ITS序列结构差异较小,碱基序列相似,其中2份样本出现1个变异位点;结合遗传距离和NJ聚类树结果可看出,五味子属所有样品聚为一支,其中研究区五味子样本与来自GenBank的五味子聚为一支,南五味子属作为外群单独聚为一支,且分支具有很高的支持率,种内差异不明显,可与五味子属近缘种区分开。基于ITS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对五味子及其同科植物进行区分鉴别。
  • 资源·环境·植保
  • 程林, 王宗亚, 黄双双, 邬洪艳, 李俊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氮素利用率是影响作物实现高产稳产的直接因素之一。在氮肥生产过程中加入氨基酸等天然活性物质生产氮肥改性增值产品,是对普通氮肥进行增值改性,提高氮素利用率主要技术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氨基酸增值氮肥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氨基酸增效剂对作物、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氨基酸增效剂的增产效用,并对氨基酸增值氮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氨基酸作为一种肥料增效物质,能够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根系构型,对植物生理产生有益的影响,其增效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植物—土壤—肥料”系统促进植物生长。本研究为新型氨基酸增值肥料的创制和应用提供参考。
  • 鲁冬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调研0~20 cm耕层土壤中速效钾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服务地方农业生产。本文根据2007—2022年L县采集的15 393份耕层土壤样本的速效钾含量,分析该地区土壤速效钾丰度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采样点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07—2022年研究区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增加4.99 mg/kg,处于较丰富状态;不同地区、不同土质类型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存在差异,分布不均匀。生产上,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升钾素利用效率,是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及缓解环境压力的优势选择。
  • 崔力鹏, 熊竹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79-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中山杉对湿地土壤及水体中氮磷消纳的效果,本研究在C湖湿地中山杉种植区和对照区设置采样点,分别采集土壤、周边水体及中山杉植株样品,测定其氮磷含量,分析植株—土壤—水体系统中氮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山杉对土壤中硝铵态氮和有效磷均具有一定吸收作用,其中种植区土壤中的硝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均低于对照区;中山杉对水体中氮磷具有一定消纳作用,其种植区周边水样中总氮、总磷含量呈现波动变化,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中山杉植株不同部位的总氮、总磷含量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该研究结果为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提供参考。
  • 廖家, 欧阳鑫, 周祥, 周璐, 杨奇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8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的基础。基于S市2012—2021年的水资源统计资料,选取年底总人口等15项指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的三大主成分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与农业发展因素和水资源的自然状况;从时间上看,2012—2021年研究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空间上看,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大体呈东部最高,中部、北部次之的空间分布格局。
  • 张亚平, 蒋向前, 胡普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9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植物适应性、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种植养护难度4个方面,构建水生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确定包含植物成活情况、观赏特性多样性和水体净化能力在内的15项评价因子,并采用该体系对研究区荷花等常见水生植物进行景观综合评价,筛选出优等级(Ⅰ级)景观评价植物6种、良等级(Ⅱ级)景观评价植物29种、一般等级(Ⅲ级)景观评价植物2种。结果表明,荷花、黄菖蒲、睡莲、芦竹、雨久花和梭鱼草等物种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较高的观赏和生态价值,种植和养护难度较低,具有推广价值;德国鸢尾和喜旱莲子草等物种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限制了其在水生植物景观中的运用。同时,沉水植物因具有优良的水生态功能,在水生植物景观配置中须加以重视,外来入侵植物黄菖蒲、伊乐藻、粉绿狐尾藻、凤眼莲和喜旱莲子草等在实际应用中也应充分考虑其生态安全性等因素。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 阳志锐, 李小莉, 宁晓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97-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不同品种蓝莓发酵酒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芭尔德温、灿烂、梯芙蓝、杰兔、蓝雨、顶峰、园蓝和粉蓝8个品种蓝莓果实酿造蓝莓酒,并对不同品种蓝莓鲜果及其蓝莓酒中的总酚、黄酮有效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园蓝鲜果及其发酵酒中的总酚、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方面,该品种发酵酒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ABTS)的清除率最高;蓝莓酒中的总酚、黄酮含量与其DPPH和ABTS清除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生产上,总酚、黄酮可作为衡量蓝莓酒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成分。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 李杰, 章启兵, 江鹏, 陈小凤, 陈雨, 蒋鑫平, 王振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02-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浅层地温对作物种子发芽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五道沟实验站近50年浅层地温(0~40 cm)实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和其他气候要素筛选,分析研究区近50年浅层地温年、季尺度演变规律,提出浅层地温与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和水汽压力差多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构建了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年际变化上,研究区域各层地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各层地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季浅层地温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冬季地温趋势率最大,春季、夏季和秋季浅层地温升温趋势在较小范围内波动。(2)在Mann-Kendall突变检验中,0、10、15、20和40 cm浅层地温分别在2012、2018、2015、2017和2017年发生突变,在这些年份发生突变后地温有明显上升趋势。(3)冬季浅层地温与气温呈极强正相关关系(R2>0.8),不同季节下研究区风速、日照时数和水汽压力差与浅层地温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4)建立了不同季节浅层地温与各气候因子预测模型,并且用该模型对2022年月平均地温进行拟合检验,该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研究区地温预测。
  • 农业教育
  • 周伟权, 刘立强, 赵世荣, 周龙, 耿文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1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式,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以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果树栽培系统课程为例,从教材版本更新、教学方法优化和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举措,包括理解耕读教育的基本内涵,构建耕读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发挥耕读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及加强耕读文化的宣传。通过对果树栽培系统课程改革的实践,切实做到“耕”与“读”相结合,以耕读教育为背景,以特色应用型农业院校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参考,全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农业人才。
  • 陶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15-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高职农业电气自动化特点,探讨“双创”背景下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优化路径。结合教学团队“双创”教学改革实践,通过组态软件开发虚拟情境教学平台,带动课程内容整合。以低成本农业自动化改造方向为例,就“双创”教学资源建设提出创新性策略,并就创新创业立体团队组建及训练进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升其创新素养,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农业自动化改造方向的创新教学提供参考。
  • 李慧敏, 郭益红, 尤伟忠, 陈素娟, 陈军, 周英, 王镇, 庞欣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19-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素质技能型园艺人才培养目标对蔬菜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该课程的特点和学情进行分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情况进行改革优化,课前发布学习任务与提醒,学生完成自主探究;课中线下讲授实训,学生完成理论实践任务;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拓展,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同时,对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增加课程思政目标,融通岗课赛证与技能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种植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农业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 孙俊, 余淑童, 余光明, 顾洪亮, 金宝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23-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学生在实践创新过程中的能动性,完善与实践相关的课程内容和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本文以植物地理学野外实践课程为例,选择植物叶形态和光合作用的测定作为实践课程范例,对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实操性和交叉学科的前沿性等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实践课程教学创新建设途径进行系统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包括增加创新性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融入多学科交叉思维。为植物地理学野外实践课程的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 吕高强, 宋金修, 孙卫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28-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学实习是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植物学实习课程在实习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存在待改进之处,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农科的发展要求。本文对植物学实习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并实践了将各种智能手段应用于植物学实习“新生态”的具体方法,分析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对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面改革进行探讨和实践,并就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改革可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融合程度,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提供参考,助力新农科建设。
  • 王呈玉, 崔俊涛, 黄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32-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农科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产学研用融通共促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本文以草业科学专业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现状,积极探索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改革措施,具体包括重视知识系统性和前沿性,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多维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特色一流农业大学提供参考。
  • 农业经济·管理
  • 陈静, 郭延乐, 崔群香, 宰学明, 郝振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36-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阳台农业正在逐渐拓宽大众的认知,有效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阳台农业有利于满足城市居民体验耕种、释放压力的需求,且其在具有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的同时,还能提供休闲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本文介绍阳台农业的主要应用模式,重点分析阳台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种植成本投入、产业链条完善、种植管理技术规范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需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包括建立健全阳台农业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做好阳台农业种植品种选育工作,优化现有技术,以及大力推广阳台农业,为该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 李华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4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完善杧果产业绿色标准化发展,本文以华南地区杧果生产实践为基础,总结分析了杧果绿色标准化生产发展现状。分别从标准体系、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种植、生产布局、品种区划、品牌战略和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分析杧果产业绿色标准化生产中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方面。针对性提出杧果产业绿色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对策,包括积极制定和完善适合产地特点的杧果标准体系,优化杧果生产布局区划和品种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和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完善果园基础设施;推行杧果绿色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杧果产后深加工产业。目的在于促进研究区杧果产业突破发展瓶颈,为其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