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30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4-07-15
  

  • 全选
    |
    粮食作物
  • 白冬, 陈杰, 陈建辉, 徐永贵, 杨一帆, 赵立尚, 宋佳静, 宋全昊, 金艳, 朱统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不同降水年型与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的关系,探索不同茬口的高效生产技术路径,本试验连续2年在河南驻马店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和不同茬口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转运特性以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年较歉水年有利于大豆茬小麦植株氮素的吸收,提高小麦植株氮素的积累,促进花后积累的氮素向籽粒中运转;大豆茬和花生茬较玉米茬均可提高小麦植株含氮率,有利于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促进叶片和茎秆+茎鞘中的氮素向籽粒转移,提高小麦植株花前氮运转量和氮素转移率,最终增加小麦籽粒的氮效率和籽粒产量;丰水年较歉水年可明显提高不同茬口小麦植株的氮素吸收效率及氮素生产效率。不同降水年型下,大豆茬和花生茬均可促进小麦植株氮素吸收,有利于花后氮素积累向籽粒的运转,从而提高籽粒产量,最终提高小麦植株氮素利用效率,在歉水年条件下以大豆茬效果较好,丰水年条件下以花生茬效果较好。
  • 程从新, 邹禹, 王接弟, 占新春, 张培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徽香粳977是以镇稻14号为母本,武香粳14号为父本选育的粳稻品种,2022年通过品种审定。本文分析了徽香粳977选育过程、农艺性状特征、生产上的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徽香粳977具有优质食味、高产、大穗、综合性状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安徽单季晚粳、双季晚粳稻区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原则是稳基础、争足穗、攻大穗、提高粒重和结实率,以获取较高的品质和产量。研究结果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晏文秀, 邝家顺, 孙文华, 李建丽, 王思来, 李有荣, 曾家龙, 刘琴, 方晓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宜云南新平地区的具有较强旱种适应性的杂交稻品种,本研究选择滇禾优34、滇禾优55和滇禾优56等14个杂交稻品种进行同田展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滇禾优56、云粳39、滇禾优615、滇禾优55、滇禾优34和滇杂31能够正常成熟,其他8个杂交稻品种未抽穗;正常成熟的6个品种中,滇禾优56、云粳39和滇禾优615的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好,产量构成协调,产量较高,旱种适应性较好,可作为旱种杂交稻品种在研究区推广种植。
  • 王寿春, 许晨晨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杂交中籼稻品种玮两优8612在长江中下游示范区的种植表现,总结分析了该品种的精耕细作栽培技术。玮两优8612在示范区种植表现出生育期适宜,叶片挺立、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成熟期秸青籽黄,穗大粒多,产量较高。该品种配套精耕细作栽培技术包括精时精量播种、精细整地、科学管理肥水、适时适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以及适时收获等。研究结果为玮两优8612在长江中下游及相似区域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 陶娟花, 褚军杰, 温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是实现镉轻度污染耕地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生产的途径之一。本研究针对轻度镉污染农田开展了为期2年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试验,并对稻米镉含量及其镉转运能力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镉积累特性存在明显差异,与常规稻相比,杂交水稻对镉的积累和转移能力更强。2021年供试水稻品种稻米镉含量为0.154~0.531 mg/kg,其转移系数为0.51~1.89;2022年供试水稻品种稻米镉含量为0.024~0.346 mg/kg,其转移系数为0.08~1.31。在两年的品种筛选试验中,杂交稻甬优15,常规稻绍糯9714、宁88均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环境条件,且具有较低的镉积累特性,适宜在镉轻度污染农田推广种植。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镉轻度污染农田安全利用中水稻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 经济作物
  • 张鑫, 曹忆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硼肥的种类特性、施用方式,探讨了硼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阐述了硼在油菜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硼肥类型包括硼砂、硼酸、硼镁肥、硼矿石粉、有机硼和液体硼肥等;其施用方式包括基施、浸种、叶面喷施和配合施肥等多种方式;施用硼肥在油菜生长全过程均有促进作用,且能够提高油菜籽的产油量和饼粕蛋白质量,降低油菜硫苷和芥酸含量。研究结果为改良油菜农艺性状,改善油菜品质提供参考。
  • 方兴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新品种,本文从不同种植年份不同月份平均绿叶数、不同种植年份不同月份平均根颈粗、不同种植年份4月平均株高、不同种植年份4月平均一次分枝数、不同种植年份平均有效角果数及平均产量、不同种植年份病害冻害发生率等角度,对油菜品种德核杂油8号在研究区连续移栽种植5年(2018—2023年)的种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德核杂油8号在研究区移栽种植的5年间性状表现稳定,抗病抗冻能力表现优异,产量适宜,可以引进育苗移栽种植并大面积推广。
  • 牛艳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温室栽培番茄可以通过调节适宜的环境条件,缩短番茄生长周期,有效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从而实现番茄全年供应。为提高北方地区温室大棚栽培番茄的质量和产量,本研究结合研究区域实际,对温室番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包括温室准备及整地,选种,幼苗培育(育苗床准备、药剂浸种、播种和苗期管理),移栽准备(整地施肥、棚室消毒、覆盖地膜、幼苗处理和移栽定植),定植后管理(温度管理、肥水管理、植株生长调节、花果管理和有害生物防治)等,以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为温室番茄种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借鉴。
  • 黄则月, 高家俊, 郭锦慧, 孟家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3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综合评价树状牡丹品种耐热性,本研究以24个引种树状牡丹品种为材料,在夏季高温胁迫下对其热害指数、相对电导率等19个指标进行测定,发现不同指标间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8.25%~69.32%)。进一步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树状牡丹的耐热性进行评价,将24个树状牡丹耐热性分为4个等级,其中耐热性优秀品种2个(天鹅娇子、乌云集盛),耐热性良好品种4个(气壮山河、新世纪、黑妞和黑夫人),这些品种可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种植;筛选出热害指数、SPAD值和相对含水量等9个指标作为树状牡丹耐热性评价指标。研究结果为树状牡丹品种选育及引种提供参考。
  • 动物科学
  • 安相茹, 苏应兵, 周燚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4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拮抗效果的最优菌株,本试验从湖北荆州太湖加州鲈池塘底泥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C2-1,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研究其生防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细菌C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具有广谱抑菌性,对希瓦氏菌(Shiva's bacteria)、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hemolysis)等多种水产病原菌的抑菌直径达18.57~25.28 mm。菌株C2-1具有较高的酸碱稳定性且对温度适应范围较为广泛。扫描电子显微镜镜观察发现细菌C2-1的发酵产物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破坏效果。液质联用(LC-MS)分析该细菌包含多种不同的脂肽类活性物质,如伊枯草菌素等。研究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C2-1是防治维氏气单胞菌的潜力菌株,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应用前景良好。
  • 林业科学
  • 潘雪雷, 邢友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4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影响银杏扦插生根的内部因子入手,研究了不同树龄、不同采条时间的银杏母树当年生枝条中内源激素与枝条的扦插生根率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枝条中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和赤霉酸(GA3)的含量与银杏枝条的扦插生根率成正相关,与脱落酸(ABA)的含量成负相关关系。同时,银杏的扦插生根率也受到IAA、Z和ABA的含量,及IAA/Z、IAA/ABA比值的影响,比值高有利于生根,反之对生根不利;银杏扦插繁殖具有明显的年龄效应,随着母树树龄的增加,扦插生根率呈下降趋势;银杏扦插繁殖具有明显的时间性,一年内,随着采条时间的推移,生根率逐渐降低。因此,在进行大面积育苗中,早春季节的幼嫩枝条较适宜银杏扦插生根。
  • 锡林呼, 张胜利, 闫艳秋, 代金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5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伯利亚杏耐寒、抗旱,是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3—2023年西伯利亚杏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杏研究论文的发文量波动变化,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发文量最高的机构和作者分别为沈阳农业大学及该校林学院董胜君;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该主题研究热点主要为育苗、栽培、造林技术的应用与提高,抗旱性调控机制,种质资源调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
  • 资源·环境·植保
  • 周玉海, 葛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HPH流域废弃石煤矿综合治理实践,分析了废弃石煤矿基本情况,以及石煤矿开采产生的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等生态问题,提出矿区治理可采取废弃矿硐封堵、废渣堆综合治理、污染河道清污、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等综合治理策略,全面治理或管控中高风险污染源,从源头上消减酸性水量和降低重金属浓度,有效降低区域水环境风险,持续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为同类型矿区治理提供参考。
  • 王仕文, 杨子琼, 魏淑雅, 丁彤, 顾婉如, 陈雨蓓, 屈利利, 童跃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年蓬为菊科飞蓬属植物,是分布较广、危害较重的一种外来入侵杂草。为优选该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本研究采取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一年蓬基因组DNA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并与常规的植物基因组试剂盒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一年蓬基因组DNA较优的提取方法为改良CTAB法,即一年蓬的干燥叶片经CTAB-free去除多糖,并加入β-巯基乙醇防止酚氧化,用氯仿∶异戊醇(24∶1)抽提3次。改良CTAB法提取的一年蓬基因组DNA质量较高,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的A260/A280数值接近1.8~2.0,且凝胶电泳DNA条带清晰,无明显拖带。该方法为该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入侵机制等研究提供参考。
  • 黄惠, 任向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7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玉米产量迅速增加,但病虫害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分析了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特点,研究发现,其中虫害包括地下害虫、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蚜虫,病害主要包括穗腐病、粗缩病、大小斑病和锈病,同时探究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以充分了解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玉米的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 夏大东, 陈永广, 孙俊铭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78-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多杀·茚虫威、多杀霉素和四唑虫酰胺等杀虫剂与阿维菌素混用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以及药剂混用对水稻的安全性,本研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5%多杀·茚虫威SC等杀虫剂与10%阿维菌素SC混配施用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明显,危害稳定期调查,15%多杀·茚虫威SC 300 mL/hm2与10%阿维菌素SC 750 mL/hm2混用、200 g/L四唑虫酰胺SC 150 mL/hm2与10%阿维菌素SC 750 mL/hm2混用两次施药处理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在95%以上。建议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卵孵高峰期茎叶喷雾施药,采取15%多杀·茚虫威SC 300 mL/hm2与10%阿维菌素SC 750 mL/hm2混用,或200 g/L四唑虫酰胺SC 150 mL/hm2与10%阿维菌素SC 750 mL/hm2混用。
  • 郑玉宝, 尹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8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分别设置0(处理1)、900(处理2)、1 050(处理3)、1 200(处理4)和1 350 kg/hm2 (处理5)共5个施肥处理,探讨不同施用量复合肥对马铃薯产量及疮痂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方面,处理2(43 928.6 kg/hm2),处理4(42 023.8 kg/hm2)和处理3(41 277.8 kg/hm2)产量较高,与处理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处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薯率方面,处理1的病薯率最高(98.1%),处理4病薯率最低(91.9%),各处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指数方面,处理1的病情指数最高(56.6),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处理间病情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防效方面,不同施肥处理的防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各结果来看,处理2、处理3和处理4的表现较好,其疮痂病发病较轻,产量较高,兼顾了病害防治和经济效益,因此,建议生产上该作物复合肥施肥量以900~1 200 kg/hm2为宜。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 林淼, 杨海锋, 时文兴, 刘海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相关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45批次现磨咖啡样品和14批次速溶咖啡样品中多种营养物质的成分(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元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氨基酸、脂肪酸和维生素A等)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主要营养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咖啡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为可溶性固形物,其可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体补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及部分人体必需的元素。因咖啡配方不同,各类咖啡营养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由于部分咖啡样品糖度较高,或钠含量较高,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合理选择。
  • 陈怀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药食同源产品桑叶茶受到了广泛关注。桑叶茶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还因其具有潜在保健功效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探究了桑叶茶的研究现状、加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桑叶茶的主要营养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并探讨其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桑叶茶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氨基酸、黄酮、多酚、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价值较高;桑叶茶还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保健作用,如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抗菌等;建议从采摘与预处理、杀青、揉捻和干燥技术等方面提高桑叶茶加工技术。研究为桑叶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推动桑叶茶及其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 陈思维, 李嘉璐, 卢哲, 颜文婧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95-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消费市场上不断增长的有机番茄食用与鉴别需求,基于质谱检测数据,本文研究了一种有机番茄快速鉴别深度学习模型。首先,模型使用无监督降维方法对原始质谱检测数据进行降维,提取关键信息;其次,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和Transformer网络提取序列信息特征;最后,利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构建分类器,实现面向有机及非有机番茄的精准识别。模型识别准确率在训练集上表现为98.437%,在测试集上表现为97.478%。结果表明,模型在有机及非有机番茄质谱快速检测识别任务上具有一定应用潜力,可部分满足有机番茄市场的发展需求,为有机番茄鉴别提供一定参考。
  • 蒋姗姗, 徐玉秀, 张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03-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强对流天气发生机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本文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实况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MICAPS4平台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对2023年7月7日辽宁锦州地区的一次强对流过程的环流形势、对流不稳定条件、卫星和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发生在东北冷涡天气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高空东北冷涡加强,地面华北低压向东北移动,槽后冷空气补充,冷暖空气交绥,且垂直风切变较强,低层高湿高能环境为此次强对流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促使出现了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天气。同时,充分利用气象部门发布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产品、预报预测产品,以应对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做好低洼地带农田防护与排涝工作,做好病虫害防治措施。
  • 农业教育
  • 郭超, 舒美英, 钟炳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08-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全面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对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教材建设、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具体包括立足人才培养要求,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拓展第二课堂,培养应用型人才;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双师双能素质。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和创意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 符裕红, 任翠娟, 文君, 蒙丽杨, 叶春阳, 张雪梅, 赵磊, 彭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13-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教育改革需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师范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从主体责任完善、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指标完善以及信息反馈落实等角度出发,分析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现状。并以OBE为主导,引入PDCA模式,围绕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关键环节,进行教学质量保障闭环设计,构建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的在于从该专业层面压实主体责任,优化设计指标,完善保障体系,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生物科学人才培养质量。
  • 褚群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18-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园林树木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本文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从教学模式、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3个方面对园林树木课程进行基于PBL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整合教学内容,强化课程之间的关联,建立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在“探、导、识、选、汇、评和拓”七步教学全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和创新点。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增加师生互动良性沟通,教学效果良好。
  • 钱慧琴, 贾颖, 苏慧慧, 周小丽, 李彦灵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24-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智慧教学+BOPPPS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课堂进行有效融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与学”模式。本文对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就实施路径进行探讨,具体包括构建智慧化教学平台,从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6个角度分析该模式的应用流程,并构建智慧评价体系。同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探讨该模式的实践效果。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杨冬梅, 杜向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29-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切实提升农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本文对农林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农业人才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分别从掌握农业现代化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升级与转型4个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别从培养目标和资源配置与乡村振兴需求匹配程度,专业设置和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对接力度,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3个方面展开探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振兴与农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具体包括构建适应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集群化的专业发展格局,优化新的产业需求专业结构,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些探索与实践为农林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
  • 王美艳, 徐术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36-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农科背景下,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和创新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为探求高校农林类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本文融合校园资源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究,通过构建园林专业课程群,建设校园绿化与教学实训一体化平台,与高校绿化部门协作创建“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园林行业为标准,创设实践评分机制,并对该模式的实践成效进行分析。本研究有利于多维度、有进阶地促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相契合,为实现创新型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农业经济·管理
  • 王念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Z县种植业发展现状,分析其种植业发展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对应的发展思路和措施。研究区耕地、园地面积较大,种植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茶叶和蔬菜等;种植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和市场风险等影响。根据当前实际,种植业发展应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稳步推进的原则。种植业发展提质增效措施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营主体培训、加强优良品种应用、推进机械化生产、加快科技推广应用、促进产业链完善、加强特色品牌建设、促进种养游融合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大市场管理力度。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推进种植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