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30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4-07-30
  

  • 全选
    |
    编委专栏
  • 曹成茂, 孙燕, 汪三九, 秦宽, 吴正敏, 吴敏, 毕海军, 葛俊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对行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实现绿茶加工机械自动化生产,设计了大型连续绿茶精制加工生产线,阐述了该生产线系统结构、主要生产环节及安装调试应用。基于PLC控制的大型连续绿茶精制加工生产线,主要由鲜叶上料输送机、大型滚筒杀青机、冷却回潮机、四机协同联动式揉捻机组、并列连续预烘干机组、储料仓、计量分料装置、茶叶炒干与抛光机组、筛分装置、风选装置及配套的测控系统等组成。针对绿茶加工工艺的各个环节,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茶叶加工企业的厂房实际情况,灵活安装组线,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基于模糊PID温度控制的大型滚筒杀青机双模糊控制技术,解决了传统杀青温度与时间无法实现精确控制的难点问题。采用链式刮板输送智能加料装置与多机联动协同连续揉捻控制技术,实现多机协同联动式自动加料连续揉捻,边进料边揉捻,揉捻均匀度高。生产线上杀青机、理条机和烘干机各环节温度采用模糊PID控制,解决了茶叶加工温度、投叶量与杀青、理条、烘干时间实时配合的问题,输入不同等级、不同重量的鲜叶可输出相适应的杀青温度和时间,实现对茶叶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实现绿茶的智能化生产。近年来,生产线用户遍布皖、苏、浙、云、贵、川、豫、湘、鄂和陕等10多个省份200余家茶叶生产企业。该生产线的推广应用,实现了茶叶规模化生产,保证了茶叶品质,对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粮食作物
  • 王先万, 宋涛, 施六八, 穆德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7-1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宜在皖南地区推广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鲜食玉米品种,在皖南地区试验点对引进的创甜1号、香甜糯828等16个参试鲜食玉米品种以及2个对照品种粤甜16号和凤糯2146进行比较试验,对比分析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性和产量等方面表现。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方面,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77~87 d;品种抗性方面,脆蜜90抗倒性、抗病性一般,荃甜58和科糯8号抗病性一般;产量方面,甜玉米组中隆平甜1502比对照组增产13.40%,糯玉米组中迪甜糯八号、凤糯211、彩甜糯1703、田福糯1号和东甜糯100较对照分别增产17.92%、19.52%、10.7%、26.65%和17.81%,这6个玉米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具有农艺性状较好、抗性好且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皖南地区推广种植。
  • 丁少庆, 张俊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3-1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各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本文以镇糯20、武育糯180等4个水稻示范品种,凯粳糯88、徽粳糯125和当禾糯908等12个水稻展示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水稻品种示范展示试验,比较分析了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种植表现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各参试水稻品种在试验田当年气候条件下,抽穗时间8月26—28日,均在9月5日前安全齐穗,各品种种植表现良好,抗倒伏和抗病性较好;示范品种镇糯762和荃香糯3号产量较高,展示品种武香糯7368、凯粳糯88产量较高。综合各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果,品种镇糯762、荃香糯3号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
  • 匡志明, 谢玉华, 王晓辉, 谢飞燕, 谷亚娟, 文明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8-2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湘南地区稻田中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对后茬水稻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冬闲(CK)、单播紫云英(LF01)、单播油菜(LF02)和紫云英油菜混播(LF03—LF05),对比分析各处理组绿肥生物量、后茬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等。结果表明,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处理的绿肥生物量明显高于单播处理,其中紫云英播种量22.5 kg/hm2,油菜播种量3.0 kg/hm2(LF04)时效果最佳,较紫云英单播和油菜单播分别增加120.9%和39.3%;同时LF04处理较CK处理后茬水稻产量增加17.5%;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升了9.6%、8.1%、7.5%和9.6%。在湘南地区,相比紫云英、油菜单独播种,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能够有效提高后茬水稻产量、改善土壤肥力,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模式,适宜在该地区推广。
  • 王俊花, 张雪彪, 闫建宾, 王瑞钢, 庞旭, 杜彦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22-2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全面了解炎黑糯2134的品种特征特性,分别运用产量位次、区域适应度、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参数,对炎黑糯2134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并对该品种品质及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炎黑糯2134在2年区试中平均产量18 267 kg/hm2,较对照晋单(糥)41号增产9.9%,丰产性好;该品种2年产量变异系数19.78%,高稳系数81.47%,区域适应度90%及回归系数1.04,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该品种品质综合评分91.50分;对玉米常见病害抗性较好。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鲜食玉米区种植。
  • 经济作物
  • 魏唐璇, 乔永旭, 张永平, 吴思颖, 王嘉玲, 张允情, 刘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26-3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蝴蝶兰耐低温的生理机制,本试验以蝴蝶兰品种大辣椒植株为试验材料,经过1、3、5和7 h的低温(5 ℃)处理后,分别测量其花蕾期、盛开期和衰败期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和A280值。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绿素总含量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蕾期呈下降趋势,衰败期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花蕾期和盛开期;MDA含量、电导率和A280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缓慢上升。叶绿素、MDA、电导率和A280的动态变化可反映蝴蝶兰受低温损失程度,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相关性较低。
  • 李宏, 曹受金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31-3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发展多花黄精的林下种植,缓解黄精产业压力,本文根据杉木林套种多花黄精生产实践,分析了多花黄精林下种植栽培技术。提出多花黄精林下种植关键要点包括良种繁育、选择适宜的栽培土壤和环境、合理管理植株生长、防治病虫害以及适时采收等方面;林下种植多花黄精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定期浇水和疏花摘果等。研究结果为探索多花黄精林下种植技术,提高人工种植多花黄精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 傅献忠, 张炜, 樊苗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35-3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烤烟粤烟97为材料,开展了微生物菌剂对烟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育苗基质中拌微生物菌剂1 500~3 000 g/hm2,烟苗成苗期的茎高、茎围、最大叶面积及根和茎叶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56%~3.13%、12.24%~14.29%、9.49%~11.86%、12.24%~16.33%和10.03%~13.84%;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53%~10.96%和12.87%~16.18%;育苗基质中拌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增强烟苗叶片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烟苗丙二醛(MDA)含量,提高烟苗的抗逆性能,促进烟苗的生长发育。本试验结果为微生物菌剂在烤烟壮苗培育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 高超, 石宇航, 徐丹妮, 王欣怡, 裘静怡, 解冰冰, 王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39-4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连作色素万寿菊栽培土壤改良,以及对色素万寿菊生长发育的影响,将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与连作色素万寿菊的素土和基质混合后进行色素万寿菊种植,通过测定栽培土壤的理化指标和色素万寿菊的生长指标,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栽培土壤改良和对色素万寿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的添加,降低了栽培土壤pH、重碳酸根和有效镁含量,增加了有效钾、有效钙含量,提高了色素万寿菊的发芽率、株高、根长、冠幅、叶宽、叶长、鲜质量和干质量。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可以改善色素万寿菊连作栽培土壤的化学性质,能够促进色素万寿菊的生长发育。
  • 动物科学
  • 翟桂发, 崔莉影, 段陈风, 谢锐, 陈郑辉, 阮崇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44-4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鹅痛风是近年来危害鹅产业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冬季多发,给该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从鹅星状病毒感染、饲养及营养管理和肠道菌群紊乱等角度综述了鹅痛风相关的发病原因,探讨了鹅痛风的临床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并从药物防治、生物安全防治和综合防治3个方面分析了鹅痛风的防治措施等。目的在于为养殖户防治鹅痛风、促进鹅产业健康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 张丹丹, 张国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49-5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工艺主要分为好氧处理工艺和厌氧处理工艺。为筛选出一条经济适用的工艺路线,本文根据不同畜禽粪污处置项目的运行情况,从投资、占地面积、沼液产量、经济效益及投入产出等方面定量分析两种工艺的运行参数,总结两种粪污处置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形。基于此提出区域性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应选用好氧发酵工艺作为主要处理设施或附属设施,否则无法形成处理闭环;湿式厌氧工艺和干式厌氧工艺在吨处理量投入产出方面差别不大,但湿式厌氧工艺产生的沼液量较大,在处理量小且沼液能够有效利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湿式厌氧工艺,否则干式厌氧工艺优势更大;当厌氧工艺和好氧工艺在同一项目使用时,需注意厌氧系统不能消耗过多的有机质,以免好氧过程生产的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可能达不到有机肥相关标准。
  • 林业科学
  • 胡显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53-5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保护、利用森林资源,需依托科学的规划调查,有效了解林业资源的生长及分布情况。将3S技术应用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中,能够确保规划调查工作高效真实。为进一步保护、利用森林资源,本文结合3S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从遥感(RS)技术应用原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应用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原理方面分析了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优势,从监测和调查森林资源、预防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介绍了主要工作内容,探讨了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包括图形数据采集、解译标志建立、小班判读区划、外业调查和空间图形库建立等方面,对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吴仲昌, 冶俊森, 杨保玉, 夏吾朋毛, 刘文楠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58-6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石砾山地的植被覆盖率、促进其生态恢复,本研究在青海云杉等7种乔、灌植物中,选择存活率排名前四的树种作为试验树种,开展了4个树种的石砾山地造林技术试验,通过研究不同保水保墒技术对4个树种的生长指标、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肥力、存活率和保存率等指标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该区域的造林技术。结果表明,整地措施能增加土壤含水量;集水托盘措施能提升土壤表层土壤的水分和土壤温度;在石砾山地造林需要结合其他措施进行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施肥+整地+集水托盘组合措施在黄河流域石砾山地干旱造林效果较为明显。该研究为黄河流域石砾山地的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 杨细妹, 毛林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64-6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顺海国有林场根据地理区位条件和森林质量现状,实施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本文基于该项目实践,总结分析了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效益。该项目包括林木采伐和营造林两方面,林木采伐工作包括采伐前公示和采伐边界确认、林木标记与伐木、造材归楞和伐后清理等;营造林工作包括树种选择及配置、苗木质量把关、栽植过程措施和施工组织等;项目实施可产生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林木质量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吴莹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68-7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竹林是重要的生态、产业资源,竹林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保护生态、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林农的收益等均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经营毛竹林,本文从林地选择和竹林结构确定、科学施肥、留笋成竹和老竹采伐、林地管理和灌溉设施建设、钩梢和号竹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毛竹笋用林、笋材两用林和材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以提高毛竹林经营水平,为毛竹经营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 张应娥, 安邦, 陶耐, 王伟, 张利达, 马继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71-7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皖西南富硒土壤的分布、无公害绿色富硒土壤、无公害富硒农产品产地适宜区、绿色富硒农产品产地适宜区及绿色富硒食品等情况。结果表明,富硒土壤面积占总评价面积的4.97%,主要分布在CS、SH、GZ、TZS和TF等乡镇。无公害绿色富硒土壤面积约占富硒土壤总量的85.57%,富硒土壤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的面积一致。无公害富硒农产品产地适宜区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25%。绿色富硒食品产地适宜区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24%,其中AA级适宜区占1.80%,A级适宜区占1.78%。富硒土壤主要为自然背景成因,且富硒土壤具有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特征,推测富硒土壤成因为吸附型富硒。查明了特色农产品绿色富硒水稻、茶叶和栝楼生产区。该结果为研究区天然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资源·环境·植保
  • 池长加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77-8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近海岸生态修复实践,构建了以红树林生境修复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实现近海岸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项目实践,总结分析了近海岸互花米草的生物性特性、危害及刈割、深翻碎根、光滩营造和红树林替代等综合治理措施,红树林植物选择、种植区域及种植方案,以及护岸生态化改造、斑块节点打造和鸟类栖息地打造等景观生态营建方法等近海岸综合修复路径。实践表明,该项目构建的以红树林为主的生态系统,保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提高了海岸防潮能力,恢复效果明显,该综合修复路径为近海岸生态功能的修复与构建提供了参考。
  • 王继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82-8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菜蛾是蔬菜重点害虫之一,长期药剂防治可能会使其产生抗性。为筛选出防治甘蓝小菜蛾的理想药剂,以“京丰”为供试蔬菜品种,比较研究10%虫螨腈悬浮液、2.5%阿维菌素·氟铃脲和2%阿维·高氯杀虫剂对该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小菜蛾幼虫2~3龄前,3种方式对小菜蛾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药后10 d均能有效控制小菜蛾为害,而且无药害现象。该试验为相关地区防治小菜蛾提供参考。
  • 汪迅, 钱永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86-9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分析了皖南地区桃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调控技术、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手段。调查结果表明,皖南地区桃树常见病虫害包括蚜虫、桃小食心虫、桃蛀螟、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和桃树缩叶病等。生产上可通过清园修枝、地膜控草、树干涂白、有机肥施用和果实套袋等生态调控技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粘虫色板及短稳杆菌等理化诱控技术,以及科学用药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降低虫口密度、改善桃园气候环境,对促进桃果提质增产增效,保证食品和生态安全起着积极作用。针对当前桃树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现状,提出出台绿色防控补贴政策,开展绿色防控品牌建设,深入研究绿色防控模式,以及引入智能化监测、识别系统等策略,为皖南地区及相似气候区域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王朝伟, 李进步, 王月英, 马书芳, 朱德慧, 尹毛珠, 禹田, 张青松, 刘兴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91-9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草地贪夜蛾是玉米作物上近年来流行的害虫之一,对玉米产量安全影响较大。本研究采用高空测报灯、自动虫情测报灯和性诱剂监测连续3年调查了皖北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该地区不能安全越冬,其初期危害虫源主要来自迁飞地。该地区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且首次发现时间越来越晚。草地贪夜蛾在该地区一年可发生不完全4代,该害虫2代后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为害严重。通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多种防治手段联合可以更加高效地防治草地贪夜蛾,使其发生危害较小。通过密切监测成虫迁入时间、迁入数量对实时防控草地贪夜蛾具有积极意义。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 李纪阳, 卢幼祥, 倪霞, 许晨, 邹传庆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96-10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比较细梗梗丝与常规梗丝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对两种制梗丝工艺参数及其在细支卷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梗丝相比,细梗梗丝具有填充值小、整丝率及抗造碎性低的特点;细梗梗丝的还原糖、烟碱、总氮、木质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含量略低于常规梗丝,中性香味成分吡嗪类物质、6-甲基-5-庚烯-2-酮含量略高于常规梗丝;细梗梗丝具有降低焦油、烟气一氧化碳含量,以及包灰裂口率小、燃烧速率慢等特点,相同梗丝比例掺配细梗梗丝的卷烟单支质量稳定性、感官质量优于常规梗丝样品。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 刘明亮, 汪磊, 时召军, 王向阳, 赵家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01-10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温升背景下皖北平原地区1955—2022年降水时空变化规律,利用皖北平原境内5个气象站点1955—2022年降水逐日数据资料,采用现行倾向估计、M-K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及EOF正交分解等方法,分析研究区近68年降水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68年来,皖北平原年降水和春、夏季降水呈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23、-1.11和-0.05 mm/10 a;秋、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330和1.08 mm/10 a。(2)M-K突变检验显示,秋季降水在1958年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转变,春、冬季未发生突变现象。(3)利用小波分析可知,年降水无明显周期变化,春季震荡主周期16~17 a,夏季震荡主周期3~4和25~26 a,秋季震荡主周期19~20 a,冬季震荡主周期12~13 a。(4)皖北平原年降水和春、夏和秋季降水均呈南—北反向分布形式,冬季呈现东—西反向分布形式,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呈现由北向南依次减少的变化趋势,春、秋季呈现由南向北依次减少趋势,冬季呈现由东向西依次减少趋势。
  • 农业教育
  • 周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08-11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效果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并优化对理论知识和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生物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 李鑫, 战英策, 郑树生, 王孟雪, 焦峰, 张明聪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13-11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探讨了新农科背景下的实践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改革。对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教学体系的待改进之处,并提出了新农科教育导向对教学体系改革的要求。从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建设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3个方面入手,对教学体系改革的途径进行分析。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促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践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更加符合新农科教育导向,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 程乙, 曹国璠, 秦建权, 宋碧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17-12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耕作学作为农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农业生产的宏观布局与规划、农作物综合生产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本文系统分析耕作学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机制3个方面的教学现状,以BOPPPS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6个环节入手,结合具体实例,设计该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该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实现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孙丽英, 马煜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22-12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对涉农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作物栽培学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思政元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4个方面对该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对应的优化改进建议,具体包括挖掘思政元素,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建立多元考核体系。目的在于为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提升新农科人才培养质量。
  • 国淑梅, 牛贞福, 周学政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26-13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效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园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制度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二三五”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构建“三维递进式”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创融合的师资队伍,构建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以及健全激发内生动力的考核方式。同时,对“二三五”教学模式实践效果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满足现代园艺产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 余祖华, 魏颖, 李小康, 贾艳艳, 陈慧敏, 丁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31-13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教育理念在教育行业兴起并快速应用。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面临一定的挑战。本文分析动物免疫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3个方面的现状,探讨该课程在智慧教学教育理念下的改革和创新,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和考核评价体系优化3个方面入手,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并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教学质量。
  • 农业经济·管理
  • 张华, 战威名, 徐前良, 梁志愿, 屠春宝, 胡宇铭, 王哲, 汪新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35-14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稻田固碳、减排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合理调控水稻种植方式,发挥稻田碳汇潜力,有效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发现,稻田生态系统可通过光合作用、土壤有机质固碳等过程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稻田碳排放主要来源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如农药、化肥使用)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影响稻田碳汇的因素有气候因素、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人为因素等。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稻田的固碳能力,减少碳排放,发挥碳汇效应。
  • 陈北川, 蒲娟, 丁向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41-14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农村绿色环保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查G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从村民对生活垃圾治理的了解程度及参与意愿出发,探析生活垃圾治理待进一步提升的方面,提出增强垃圾治理意识、完善垃圾治理体系、推进专人专项负责制、采用先进垃圾处理技术以及引进其他参与主体等建议,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