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1-30
  

  • 全选
    |
    粮食作物
  • 玉新爱, 吕丽丽, 肖荣华, 韦家书, 刘盛武, 陈日红, 韦政依, 刘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昌两优馥香占是高产优质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22和2023年连续2年在广西玉林市陆川县马坡镇东西村示范种植。本文总结了示范种植的昌两优馥香占全生育期、抗性情况、产量情况和碾米品质表现等特点,并从选好地块、浸种催芽、适时播种、适龄抛插、配方施肥、科学管水、防控病虫草害和完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为昌两优馥香占的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 王平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优势以及适合的侧深施肥量,本研究以水稻品种两优688为试验材料,以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和常规水稻机插秧人工施肥为2种施肥方式,其中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处理中设计3个施肥量(480、384和288 kg/hm2),分别测定水稻的生育进程、株高、穗长、茎蘖动态、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适当延缓了水稻植株的生育进程,增加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等产量指标,产量增幅为18.60%;同步侧深施肥量为384 kg/hm2时的水稻产量最高,较施肥量480和288 kg/hm2处理分别增加11.50%和29.62%。表明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协调水稻生长、提高产量,为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及减肥增效生产提供参考。
  • 周梅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安徽宣城宣州区小麦栽培方式大多数为撒直播,全年茬口安排为一季小麦—一季水稻。本文从选择良种、合理轮作、提高播种质量、做好田间管理、适时收获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撒直播小麦栽培技术要点,为推进撒直播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 经济作物
  • 张晓明, 赵平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短萼仪花为豆科仪花属常绿乔木,其综合利用价值高,开发和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梳理了短萼仪花的繁育栽培相关研究,总结了其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组培繁殖及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为短萼仪花的开发利用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 冯唐锴, 雷群, 罗丽萍, 蓝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豆酸3-羟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的CYP98A亚家族。该酶能在植物苯丙素代谢中催化苯环C3位置的羟基化反应,是绿原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文以金银花香豆酸3-羟化酶基因LjC3H2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jC3H2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偏亲水,定位于内质网上;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无规则卷曲较多。LjC3H2与其他植物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LjC3H2与蓟、桔梗的C3H亲缘关系较近,与同属于金银花的LjC3H亲缘关系较远;该蛋白的三级结构与细胞色素P450三级结构相似。
  • 熊育明, 胡晓敏, 叶小玲, 吴保欢, 刘晓洲, 朱军, 熊婷婷, 高珊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钟花樱为砧木,以‘南粤红樱’、迎春樱、尾叶樱和野生早樱为接穗开展嫁接对比试验,以了解4种樱花嫁接苗的生长特点和差异。结果表明,4种樱花年末平均嫁接成活率为78.45%,排序为‘南粤红樱’>尾叶樱>野生早樱>迎春樱,愈合良好率跟成活率呈正相关;4种樱花全年株高均超2 m,但彼此间差异极显著(P<0.01);全年接口径为尾叶樱最大,野生早樱最小,尾叶樱、‘南粤红樱’分别跟迎春樱和野生早樱差异极显著(P<0.01);株高增长快速期在萌动至6月25日期间,累积生长量排序为尾叶樱>‘南粤红樱’>野生早樱>迎春樱,迎春樱跟其他3种樱花的差异极显著(P<0.01);接口径增长快速期在萌动至8月25日期间,累积生长量排序为‘南粤红樱’>尾叶樱>迎春樱>野生早樱,‘南粤红樱’、尾叶樱分别跟迎春樱和野生早樱的差异极显著(P<0.01)。
  • 程瑛, 牛志波, 贾宁, 曲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述了宇璐沙棘的品种特性,并结合近年科研与生产实际,对宇璐沙棘优种扩繁及丰产栽培技术等进行概述,主要包括嫩枝扦插扩繁技术中的插穗采集、扦插方法及插后管理,丰产栽培技术中的立地条件、苗木选择、栽植及栽植后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内容,总结归纳了冀北高寒地区宇璐沙棘优种扩繁及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宇璐沙棘在冀北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李欣怡, 向建军, 谷志容, 李永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理统计方法是目前花粉现代过程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孢粉学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在现代花粉研究中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进展。为对近20年来现代花粉—植被关系进行深入探索,本文基于相关成果,将数理统计常用方法原理及其在现代花粉研究成果的运用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概述。结果表明,常为孢粉学者运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为多元统计法和模型模拟法,鉴于统计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和不同类型孢粉代表性存在差异,花粉—植被关系的研究方法仍须孢粉学者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 林业科学
  • 钱燕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37-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南京市建邺区32条城市道路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基础上通过景观稳定性和景观应用性2个维度中的10项评价因子对研究区植物景观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将道路植物景观划为Ⅰ级(优)、Ⅱ级(良)、Ⅲ级(中)和Ⅳ级(差)4个级别。结果表明,该区道路植物种类丰富,观赏树种应用比例较高,道路绿化带观花树种应用比例超过40.00%。道路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中空间层次性、季相丰富性和物种多样性评价因子权重占比相对较高,其中景观综合评价分值最高的是JDZL,为7.21。32条城市道路植物景观中Ⅰ级路2条,占总体的6.25%;Ⅱ级路12条,占总体的37.50%;Ⅲ级路15条,占总体的46.88%;Ⅳ级路3条,占总体的9.38%。表明,南京市建邺区城市道路植物景观建设均衡性较好,部分道路植物景观质量需进一步提升。基于分析评价结果提出道路植物景观的提升措施,为城市道路植物景观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 兰成锋, 林静怡, 蔡志全, 楚瑶瑶, 叶倚歆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了澳洲坚果根系在果树的生长发育、养分获取和抗水分胁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根际在维持该果树生长和发育中的功能,讨论了根系的组成分布、功能以及丛枝菌根真菌对果树的影响,以深入了解果树根系生态系统,为果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方宇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果树是特有单种属、孑遗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本文通过对香果树在安徽池州地区的引种及生态适应性研究,发现香果树具有较强的抗性,病虫害较少,可安全越冬,具有广泛的园林应用前景。
  • 张鑫月, 周晓慧, 史宝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5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不同胡枝子的光合特性,本研究以绒毛胡枝子等7种胡枝子属植物为材料,测定7种植物的生长性状、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种胡枝子的生长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绒毛胡枝子的生长性状明显优于其他胡枝子;7种胡枝子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绒毛胡枝子>长叶胡枝子>胡枝子>短梗胡枝子>截叶胡枝子>多花胡枝子>兴安胡枝子,其中绒毛胡枝子最高,兴安胡枝子最低;7种胡枝子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绒毛胡枝子>长叶胡枝子>短梗胡枝子>胡枝子>截叶胡枝子>多花胡枝子>兴安胡枝子,其中绒毛胡枝子最大,兴安胡枝子最小。该研究从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角度进行比较,为7种胡枝子植物在河北地区引种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 马思佳, 王家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6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与灰叶胡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叶片进行光谱测试,并结合室内化验分析数据,揭示胡杨及灰叶胡杨叶片的光谱特征,并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胡杨与灰叶胡杨的叶片光谱反射率走向相似,但差异较明显;通过二者之间的两条反射光谱曲线的光谱相似性相关数值的计算,证明胡杨与灰叶胡杨的光谱相似性不高;胡杨与灰叶胡杨的包络线去除光谱的两个吸收谷位置走向一致,但差异显著性检验证明,二者的吸收斜率差异极显著。通过胡杨与灰叶胡杨的光谱位置特征进行对比筛选,判断不同胡杨品种的吸收特征参数,并通过筛选敏感波段反映光谱与色素的相关性,体现色素吸收光谱变化的强弱程度,更能体现色素含量变化的差异。为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胡杨与灰叶胡杨的健康状况提供技术支撑,进而为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及植被重建提供理论基础。
  • 资源·环境·植保
  • 李瑞, 丁茂文, 费维新, 张付贵, 朱宗河, 周可金, 余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危害性极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钝化修复是治理污染土壤较为实用的绿色经济策略之一。为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研究现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21年土壤重金属钝化研究论文相关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21年全球土壤重金属钝化领域的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dous Materials以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杂志刊发该领域的研究内容较多,国家级基金等是土壤重金属钝化研究领域的主要资助来源。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镉污染修复是重金属钝化修复领域较受重视的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是土壤重金属钝化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机构。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钝化材料修复污染土壤的机理,可同时修复多种重金属的新型钝化材料筛选,以及结合重金属低积累品种或栽培措施等方面,提高修复效果,降低修复成本。
  • 董志玲, 贾壮壮, 陶园, 梁豪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7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盐碱地中障碍土层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排水工程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这对其治理提出了很大挑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为研究区域,实地取样调查了不同点位的复杂土壤分布特征,基于HYDRUS二维模型分析了不同黏土层位置对于暗管排水流量的影响作用,并提出复杂土壤条件下的排水建议。结果表明,土壤存在弱透水层且无其他治理措施时,土壤盐分普遍偏高,弱透水层的位置不具有固定位置和特征,总体来说,弱透水层厚度以10~20 cm偏多。当黏土层位于暗管层时,10 cm黏土层就会导致暗管排水量减少20%,暗管上部10 cm位置处的黏土层对于暗管排水效果影响最大,较常规地下排水量减少22%;当黏土层位置超过2倍暗管埋深时,对于暗管排水量的影响较小。根据不同弱透水层的位置,合理设置排水排盐方式对盐碱地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 赵雅茹, 陈国栋, 甘塘煌, 武国义, 顾新宇, 阿依娜尔·博拉提别克, 司俊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7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种植模式会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产生不同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静态箱法结合气相色谱仪对枣棉间作、棉花单作、枣苜间作和苜蓿单作4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测定,并对其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综合分析,以确定综合收益最高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枣棉间作与棉花单作相比,CO2排放通量减少了15.78%,N2O排放通量减少了76.40%。枣苜间作与苜蓿单作相比CO2排放通量减少了1.06%,N2O排放通量减少了57.89%。枣棉间作与枣苜间作相比CO2排放通量增加了206.42%,N2O排放通量增加了375.00%。棉花单作比枣棉间作的产量增加了40.90%。在总共收割的两茬苜蓿中,第一茬的苜蓿单作比枣苜间作产量增加了93.24%,第二茬苜蓿单作比枣苜间作产量增加了27.31%。枣棉间作比棉花单作净收入增加了24.00%。两茬苜蓿间作比单作的净收入增加了35.00%。间作模式有利于土壤CO2、N2O的减排。综合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产量与经济效益因素,在本试验区域综合收益较高的种植模式依次为枣苜间作和枣棉间作。
  • 张慧, 林戎斌, 林陈强, 贾宪波, 苏光秋, 陈济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8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通过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应用,提高鸡粪堆肥效率及产品质量,本研究以鸡粪和菌渣进行好氧堆肥35 d,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鸡粪堆肥过程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细菌门分类水平上,鸡粪堆肥过程中主要有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盐厌氧菌门,其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鸡粪堆肥各时期均占主导地位,腐熟期相对丰度最高,拟杆菌门在腐熟期相对丰度最低,盐厌氧菌门在降温期相对丰度最高;在细菌纲分类水平上,鸡粪堆肥过程中主要有梭菌纲、芽孢杆菌纲和拟杆菌纲;α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高温期堆肥中细菌菌群丰富度最高,群落多样性最大。综上,在鸡粪堆肥期间,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 庾国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88-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诱捕器监测松褐天牛数量,防治区松褐天牛数量平均下降56.1%;对比松树病死数量,防治区病死松树数量平均下降42.2%;设置标准株调查天牛蛀孔数量,防治区天牛蛀孔数量下降了34.6%,通过防治效果评价为松褐天牛的防治提供参考。
  • 吴超, 汤玉煊, 楚宗艳, 杜玉倍, 占亚楠, 常明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豫东棉区5年的苗蚜监测数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苗蚜数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结果表明,在16~25 ℃、相对湿度为50%~75%的气象条件下,苗蚜数量迅速增长;特殊气象条件对苗蚜发展有抑制作用,建议在连续5 d平均气温高于25 ℃、多日相对湿度高于75%,或出现多日连续性降水时采取人工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策略时应注意防治其他害虫,以加强对棉花蚜虫的监测和防治,推动棉花生产发展。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 郑梦锶, 孙玉柱, 王睿宁, 程文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97-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伞形科植物水提液对鲜切果蔬的保鲜效果,本试验采用传统工艺提取欧芹、葛缕子和香茅草水提液,分别喷洒鲜切苹果、生菜及小白菜,比较3种果蔬的感官评定分值。结果表明,欧芹水提液喷洒鲜切苹果10 min,常温贮存48 h的苹果的感官评定分值最高,为80.00±2.00(≥80分);欧芹水提液喷洒鲜切生菜20 min,常温贮存72 h的生菜的感官评定分值最高,为75.67±3.06(>75分);葛缕子水提液喷洒鲜切小白菜50 min,常温贮存72 h的小白菜的感官评定分值最高,为76.33±0.58(>75分)。欧芹水提液对鲜切苹果和生菜保鲜效果最佳,葛缕子水提液对鲜切小白菜保鲜效果最佳。揭示了伞形科植物在果蔬保鲜行业应用的可行性,为绿色无公害果蔬保鲜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 吴家明, 李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01-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寻找传统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成为当前研究重点。抗菌肽因其独特的抗菌机制,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肿瘤细胞等广谱生物活性,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情况等,为抗菌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农机装备·农业工程
  • 肖瑞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08-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准确有效地诊断微滤机的故障,提高水质环境,改善养殖环境,是水产养殖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鉴于人工方法针对微滤机故障无法快速做出诊断,本研究设计了工厂化水产养殖微滤机故障诊断系统,主要包括监测模块、调度模块和总控模块,分别用于获得工作微滤机的监测数据,接收第一或第二调度命令,记录监测模块和调度模块的运行状态,并构建了基于经验熵决策树的模型,用于微滤机故障的快速诊断。该系统实现了微滤机故障诊断的自动化、智能化及故障的快速定位,保障了养殖水产的安全,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 农业教育
  • 范先婷, 段松坡, 欧阳歆, 邓兰生, 张立丹, 沈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1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肥料研制与应用是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专业型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为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与对口产业的关联度,对新型肥料研制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本研究提出以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实践教学的方案,强调在课堂中融入肥料工厂化生产和田间试验等内容,加深学生对缓控释肥料、生物刺激素肥料等重要概念的理解。采取“先学后做”或“学做结合”的线上线下方式,在企业工厂和试验基地开展新型肥料研制与应用实践活动,建立以完成校企合作课题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机制,加深本专业研究生对新型肥料的理解与认识,并通过分享研究成果,不断提升研究生在新型肥料行业的工作能力,以更好地衔接新型肥料实践教学与就业工作的关系。
  • 林争春, 袁媛, 陈青青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卉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是实现智慧农业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该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跨学科模块化课程、建立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优化课程考核与评价5个方面入手,探讨花卉栽培学智慧教育的实施路径,为农林院校开展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韩金磊, 陈琪, 王凯, 方辉, 寇小兵, 张会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遗传学是生物学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是遗传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形式不断变化更新,现有教学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递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探究信息化资源与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促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信息化资源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与现有实验教学模式比较,探讨信息化资源教学的优势;同时,介绍了遗传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及其特点,为更好地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借鉴。
  • 冯启高, 岳庆玲, 赵新亮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短板,开展新农科背景下地方涉农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结构、重塑课程体系、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以及创新合作机制等新农科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了新农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 张峰, 闻爱友, 靳二辉, 刘晓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2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包括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等,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猪生产学行业企业课程是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特色畜牧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分析该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阐明该课程建设目标,从“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及课程体系建立3个方面阐述该课程“双师协同”教学模式的建设及其内容,以提升专业技术型、学术研究型和自主创业发展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 乡村振兴
  • 李文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产品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农产品企业应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品牌建设上来。对当前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应用实践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打造农产品品牌形象,破除同质化;二是拓展营销方式,加大线上渠道的投入;三是建立“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推动实现优质优价;四是健全电商平台物流,推动农产品转型升级;五是合作共建产业联通,建立多方位合作关系。建议农产品企业深入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了解消费者需求和消费心理等因素,不断优化和调整品牌建设方案,通过科学的品牌规划和有效的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品牌效益。
  • 徐明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36-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稻鸭共作是近几年主推的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之一,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生产实践,围绕稻鸭共作呈现出的除草控害、除虫防病、施肥改土、中耕浑水、刺激生长、药肥双减和稻米鸭肉品质双提升等优势特点,分析了稻鸭共作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品种选择、田块选择、设施建设、科学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鸭绿色种养技术,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和普通农户推广应用稻鸭共作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 骆云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W县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现状,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结合耦合模型与系统学思想,采用CRITIC-TOPSIS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乡镇数据库等数据,以W县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该地区2021年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以该地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均值来看,经济系统综合发展处于上升期,社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较好,空间上相似性和差异性兼具;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整体处于勉强协调以上阶段,耦合度水平较高,协调度空间分布较为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