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30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4-12-30
  

  • 全选
    |
    粮食作物
  • 文绍山, 焦峻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蓉6优5970是以不育系蓉6A与恢复系德恢5970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稻米品质优和生育期适中等特点。本文综合其亲本特征特性,总结分析了该品种在四川德阳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其母本蓉6A一般配合力高,不育性彻底且米质优;其父本德恢5970花粉量大,恢复力强且配合力好。其高产制种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根据田块情况选择空间或时间隔离;合理安排父母本播种期;科学管理秧田,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水,预防病虫害;调节花期;合理喷施植物激素,适时赶粉以及严格去杂,适时收获等。研究结果为该品种高产制种提供参考。

  • 阙兴贵, 李娟, 王占伟, 何英才, 彭乾, 吴新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5-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科学指导再生稻种植与管理,推动相关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本文结合再生稻在湖南常德桃源县的栽培实践,总结分析了其“六适三高”栽培技术的具体要点。该技术通过选择适合品种(选择生育期适宜、综合抗性好、米质优良且周年产量高的水稻品种)、适时播种(确保再生季在寒露风到来前齐穗)、适度密植(大田用种量26.25~30.00 kg/hm2)、适宜管理(科学管水、合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和及时收获)、适用机械(选择再生稻专用收割机械或更换窄履带,以减少稻桩碾压面积)和适当留桩(再生稻出苗受温度、品种特性等因素影响,留桩高度以20~40 cm为宜)。结合2020—2023年研究区再生稻栽培现状,通过该技术应用,实现了再生稻生产的高产、高质和高效要求。研究结果为促进再生稻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

  • 李中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9-1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产业是皖南地区粮食生产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分析了水稻生产在生产比较效益、基础设施、技术人力和企业带动力4个方面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水稻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比较效益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复种指数,以耕地保护为重点,发挥优质水稻核心示范作用等途径,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基础设施方面,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提升耕地地力等途径,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技术人力方面,立足科技强农,推广优质品种,强化科技合作,加强技术指导,培养新型农业人才;企业带动力方面,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广社会化服务,保障生产要素等措施,强化产业发展。以有效确保皖南地区水稻产业良好发展。

  • 钱素菊, 朱红明, 周萍, 崔玲, 王海洋, 姜鹏, 程芳梅, 施洋, 高进, 王倩倩, 王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3-1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分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并根据常见病虫害类型,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玉米生产过程中,土壤养分、光照不足以及水分过多等因素均会导致其病虫害发生。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包括锈病、小斑病、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等;常见虫害包括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和蚜虫等。基于病虫害发生特点、规律及传播途径等,提出清理病株、杂草,选择抗病虫品种以及施用化学药剂、生物菌剂等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结果为玉米大面积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 翟正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8-2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皖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该地区夏玉米生产现状,并提出提高其产量的策略。研究区夏玉米生产受高温干旱和涝害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培训、品种选择及播种质量以及田间管理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结合生产现状,提出加大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力度,增强农田的抗灾能力;加强农技宣传培训力度,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播种质量(科学选种、种子处理、合理密植和机械播种),确保出苗齐、匀和壮以及加强田间管理(苗期管理、大喇叭期管理、中后期管理和适期早播晚收),有效增强抗灾能力等提高夏玉米产量的策略。为研究区夏玉米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 李永宾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22-2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皖豆40为材料,比较其在6个播期及22.5万株/hm2等5个种植密度下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筛选皖豆40推广种植的适宜播期及密度条件。结果表明,生育进程方面,随着播期的延迟,其出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随之延迟,全生育期缩短,而密度对其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农艺性状方面,随着播期的延迟,皖豆40的株高及主茎节数逐渐降低,有效分枝和底荚高度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有效分枝数先增加后降低,主茎节数逐渐降低,底荚高度逐渐增加。经济性状方面,随着播期的延迟,其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其有效荚数和百粒重先增加后降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降低。产量方面,随着播期或密度的增加,其产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在6月26日播种、密度25.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 423.6 kg/hm2。综合生育进程、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皖豆40适宜播期在6月19—26日,适宜种植密度在24.0万~25.5万株/hm2

  • 经济作物
  • 毕珊, 李莹, 迟鹏, 颜培强, 蒋雨洲, 王宁, 王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27-3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叶片结构优化对宾县地区烟株生长和烟叶质量的影响,以龙江911为试验材料,在该地区宁远镇爱国村等5个试验点采取大区试验,分别测定其叶片结构优化(旺长期去除底脚叶4~6片)后的各采样点烟株的株高、叶长和叶宽等农艺性状,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烟碱、氯和总糖等化学成分,并对其香气质、香气量和香型等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叶片结构优化后的成熟期烟株高度在114.3~117.3 cm;与未进行叶片优化相比,烤烟叶长和叶宽均有所增加,中、上等烟比例、烟叶单价上升,产值明显提高;烟叶结构优化后的中、上部叶烟碱含量以及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部叶的糖碱比整体呈增加趋势;烟叶结构优化后的氯含量呈降低趋势,而钾含量则表现出升高的趋势,感官评价总分均有所提高。综上,叶片结构优化后的龙江911烟株生长状况、产值和品质明显提升,中、上部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更符合工业需求,在生产中可进行叶片结构优化以提升烤烟品质。研究结果为宾县地区采取合理的烤烟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

  • 郭小兰, 李瀚, 杨嘉蔚, 胡进彬, 王建兵, 王盾, 曹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33-3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南高丛蓝莓品种L25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喷施浓度为0、25、50和100 mg/L外源赤霉素(GA3),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测定果实成熟后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等外观指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等含量。结果表明,果实外观方面,与CK相比,不同浓度GA3处理的蓝莓果实外观指标有所提升,以100 mg/L GA3处理的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较大,较CK分别增加了10.0%和1.6%;内在品质方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量与CK基本相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花色苷含量均有较大幅度上升,50 mg/L GA3处理的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较CK增加15.1%和66.3%,100 mg/L GA3处理的花色苷含量较CK增加28.4%。综上,适宜的外源GA3对蓝莓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均具有提升作用,以50、100 mg/L GA3对其品质提升效果较佳。

  • 动物科学
  • 徐娟娟, 袁海, 童守礼, 周群, 周娟, 徐自奥, 李晓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37-4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饲料添加剂地顶孢霉培养物质量的稳定性,本研究对其进行温度(60和40 ℃)、湿度(25 ℃,90%±5%和75%±5%)和光照(4 500±500)lx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测定其水分、粗蛋白和腺苷含量,及微生物指标并确定其有效期。结果表明,高湿放置10 d,样品水分明显上升,高温、高湿及光照对样品粗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射下放置10 d,样品腺苷含量下降;加速试验表明,在温度(40±2) ℃、湿度65%±5%条件下贮存6个月,样品的水分、蛋白质含量及微生物指标无明显变化;腺苷含量有小幅下降;长期试验表明,在温度(25±2) ℃、湿度60%±10%条件下贮存24个月,样品的水分、蛋白质含量及微生物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腺苷含量存在小幅下降,但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综上,综合考虑现实条件,地顶孢霉培养物包装材料应选择避光材料,贮存条件建议在25 ℃以下,避光、密封于干燥处,运输过程则避免高温、高湿和强光直射,产品有效期12个月。

  • 林业科学
  • 王金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42-4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清水为对照(CK),通过速蘸不同浓度萘乙酸溶液(速蘸时间5 s,浓度500、1 000、1 500和2 000 mg/L),研究其对扶芳藤插穗的生根率、平均根长和平均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率方面,各浓度处理的扶芳藤插穗生根率均为100%;根长方面,速蘸2 000 mg/L萘乙酸的平均根长最长,为1.2 cm,CK的平均根长次之,为1.1 cm;根量方面,速蘸2 000 mg/L萘乙酸的插穗生根数为156条,其平均根量最多,为8条。综上,速蘸2 000 mg/L萘乙酸对该林木插穗生根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中扶芳藤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参考。

  • 常慧娟, 付立华, 程顺, 张菲, 张岩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45-4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次生林经营技术对其演替趋势的影响,本研究在天然次生林中实施先锋树种自然化混交技术和先锋树种均质化混交技术,包括伐除质量较差的白桦、山杨等先锋树种,调整树种结构,增加林下更新等措施,对其次生林自然度进行评价。使用演替趋势、结构与格局、物种多样性和干扰程度4个方面的自然构成系数、直径结构和灌木盖度等11个指标建立自然度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样地经营前后的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实施经营技术后,样地顶级树种的相对显著度和相对多度均得到了提高,林下更新良好,垂直结构较经营前完善,灌木盖度增加,减少了破坏性干扰,增加了增益性干扰;自然度得分较经营前有了较大提高,自然度等级提高了2~3个级别。综合结果表明,先锋树种自然化和均质化混交技术促进了次生林的正向演替。

  • 何艳丽, 肖亚琼, 张志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50-5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木兰科植物的种苗无性繁殖和种子繁殖相关研究。种苗无性繁殖有利于植物快速、大量繁殖以及保持品种优良特性;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常被应用于木兰科植物的工厂化育苗和辅助性研究,其中以嫁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种子繁殖具有遗传多样性丰富、经济适用和携带方便等诸多优势,针对木兰科植物种子在贮藏和萌发过程中可能出现霉烂现象,可采取浸种消毒和土壤消毒等方式避免种子霉烂;该科种子具有形态休眠和生理休眠特性,可采用赤霉素、强氧化剂浸种处理或低温层积等方式来打破其休眠状态,提高萌发率。研究结果为木兰科植物资源的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施剑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54-5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方法,对上海崇明区园林植物刺吸式害虫进行调查,了解害虫种类、寄主植物、为害程度及群落组成,为该地区园林植物刺吸式害虫防治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园林植物刺吸式害虫共18科67种,其中半翅目17科65种,优势种8种;缨翅目1科2种,优势种1种。为害程度方面,轻度(+)41种,占比61.20%;中度(++)17种,占比25.37%;重度(+++)9种,占比13.43%。该地园林植物刺吸式害虫种类较多,但群落组成结构较简单,能够造成严重为害的种类不多,主要集中在少数科内。针对该地园林植物刺吸式害虫为害,提出综合应用害虫监测、农业措施与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

  • 丁丽君, 卓定龙, 李冰敏, 刘世晗, 梁建, 谭广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59-6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广州文化公园作为广州历史名园之一,研究其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其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结合的方法,调查该公园的物种组成、植物生活型、乡土和适生树种、古树后续资源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结果表明,研究区文化公园共有植物59科118属150种,植物多样性丰富,其中乔木类植物种类数明显多于灌木类和草本类;桑科、棕榈科和天南星科分别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最优势科;植物生活型较为均衡,乔灌草植物搭配较为合理;乔、灌木中乡土和适生树种分布较为均衡,乔木中适生树种占比较高;园内共有40株胸径80 cm以上古树后续资源和4种国家级保护植物、珍稀濒危植物,保存良好。研究为园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园林绿化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 资源·环境·植保
  • 张蕾, 凌虹, 江野立, 李婉逸, 谭东烜, 董悦, 刘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64-6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苏中地区某通江河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其2021—2023年河道考核断面的水质数据,以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为研究因子,结合区域气象数据,探讨因子浓度与降水量的关系,分析通江河道汛期水质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为保障汛期通江河道水质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2021—2023年该河道断面水质月均达标率分别为83.3%、72.7%和58.3%,超标月份主要集中在汛期(7、8月)和枯水期(1、2和12月)。考核断面在汛期的水质指标浓度升高明显,其中总磷、氨氮浓度增幅较大,2023年尤为突出,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浓度较汛前分别提高2.92倍、17.33倍和0.94倍。究其原因,主要受污水管网、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活污水地表径流等影响。为保障汛期通江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建议从加强水质加密监测,强化拦蓄污水排查整治,推进农业污染治理,推动乡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深化工业企业执法监管,以及强化船舶港口污染监管等方面加强管控。

  • 周琳, 吴立峰, 杨柳燕, 张永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69-7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凝集素是一种可识别特异碳水化合物的蛋白质,其抗各类病毒的功能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植物凝集素在农业病虫害防治和生物医药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涵盖其来源、分类以及在农业和医疗等领域的具体功能与应用。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植物凝集素在抵抗害虫、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等方面发挥作用,并在植物促生长方面具有实际应用。在生物医药学方面,玉竹凝集素(POL)、槲寄生凝集素(ML)和伴刀豆凝集素A(Con A)在抗肿瘤活性研究取得新进展,在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提升育种质量,实现稳产、增产和提质,以及促进抗肿瘤活性生物医药学研究提供参考。

  • 杜尚根, 李冬虎, 陈正峰, 郭仁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77-8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在深入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年来苏中地区传统村落白蚁为害现状,分析了其为害成因,以及白蚁防治工作中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传统村落中白蚁种类较多,主要有台湾乳白蚁、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等,其为害隐蔽性强,主要为害古建筑的木质结构。自然环境、建筑特点及人为活动是发生白蚁为害的主要诱因。目前白蚁防治在防治系统性、防治经费、防治技术和防治意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提出构建全面的防治工作体系,加大投入与强化防治力量,推广和应用先进的防治技术,加强预警监测体系建设,以及提高居民参与度等策略。目的是为传统村落白蚁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尹立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81-8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白蚁为害综合治理是小型水库及4、5级堤防日常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和文献,分析了此类水库及堤防出现白蚁为害的主要原因、活动规律和防治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其防治策略。白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原基础的旧隐患,以及堤坝适宜的环境条件及繁殖蚁纷飞等,其活动与温度、湿度有较大关系。小型水库及4、5级堤防白蚁防治包括常态化防治方法(打孔注药、劈裂灌浆、诱杀法和挖巢法等)和除险加固工程白蚁预防措施(如化学防蚁沟和化学防蚁层)。基于此,提出加强白蚁防治队伍建设,开展白蚁为害普查,加大白蚁防治经费投入,以及加强白蚁防治技术培训等策略,为此类水库及堤防白蚁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 侯蕊琪, 陈佚暄, 阿合阿沙, 刘静婷, 肖析蒙, 杨瑶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85-9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土壤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93年1月1日—2023年11月10日收录的土壤生态学相关文献,分别纳入1 978和2 499篇文献,运用CiteSpace 6.2.R4软件对该主题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CNKI数据库2019年以前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2年发文量呈下降趋势,各作者团队、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不密切;研究热点集中于土壤、土壤生态、生态环境和土壤养分等领域;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保护修复和农作物经济效能等方面。(2)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各作者团队、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密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diversity(多样性)、ecology(生态学)、community(生物群落)和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等领域。为开展土壤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 袁徐安, 董晨露, 李银, 关开朗, 李子华, 谭广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93-9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三亚海棠河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工程实践为例,从整体规划、生态修复、文化赋能和长效运营4个方面探讨了滨河公园规划建设策略。滨河公园旅游规划设计注重整体规划,强调区位效应和交通可达性;注重修复自然资源和地域特色,包括土壤改良、红树林修复和草坪建植等,维护生态资源可持续性;赋能文化内涵,融合黎族文化等地域文化特点,营造公园场景;建设长效可持续化的公园活力运营,提供丰富的聚集、体验和消费空间,营造丰富多样的游览体验。为具有一定建设规模、生态基础优良且承载着旅游建设等多重功能的滨河生态公园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 吴润杰, 张建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98-10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及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自然资源条件、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成效方面剖析徽州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当前该产业在产业发展环境与双招激励、精深加工基础与强势主体、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提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双招双引”激励工作,夯实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打造农业产业化强势主体,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促进该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 药食同源
  • 王艳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02-10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膳食多酚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茶等食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活性功能。本文从膳食多酚对宿主的作用,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的关系以及膳食多酚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互作机制3个方面,分析了膳食多酚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在宿主作用方面,膳食多酚因其抗菌和抗炎等特性,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有积极作用;肠道微生物通过产生丙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等代谢物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在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方面,膳食多酚的摄入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调节微生物群落的平衡,提高益生菌的比例,减少有害菌的数量;肠道微生物群对摄入的膳食多酚具有修饰作用,调节其代谢和吸收,进而对宿主发挥作用。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膳食多酚在预防和改善肠道健康方面的作用提供参考。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 喻曦, 李洪明, 戴恩, 孙五三, 朱法亮, 赵文军, 李跃平, 王家绪, 胡慧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06-10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鲜烟叶成熟度判别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环节之一,也直接影响后续烟叶环节的烘烤质量。基于机器视觉方法,使用StackingClassifier集成学习策略,建立了成杆鲜烟叶成熟度判别模型,使用外测样本进行两个批次的成杆鲜烟叶成熟度等级判别。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在两个批次样品中的判别准确率均在94%以上;在成杆鲜烟叶主体成熟度档次比例的预测上,预测比例与真实比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6%。该方法实现了批量化的烟叶成熟度预测,为烤房烟叶成熟度的精准把控提供了参考。

  • 农业教育
  • 郑世仲, 陈晓慧, 周银珠, 周子维, 王芳, 陈美霞, 蔡烈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10-113.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对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对该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就业服务和创新创业平台等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茶学专业特点和产业需求,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和策略,包括建立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锻炼学生专业技能;搭建就业服务和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教学改革实践成效表明,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为茶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参考。

  • 魏国强, 姚业成, 杨希贤, 易群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14-11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能适应和引领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本文对涉农高校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必修课程传热学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复杂、教学模式单一和考核评价方式有待优化等教学现状,结合CDIO教育理念,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具体包括“线上+线下”融合,实施翻转课堂;引入CDIO教育理念,强化案例教学;以赛促学,激发学习热情;融入思政元素,增强思政觉悟;改革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类似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 黄静, 刘莹, 于冬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18-121.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依托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结合OBE理念,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多元化3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实际教学情况,提出相应创新改革策略。通过增、减和融三步重构法,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完善线上教学平台,实现课前深度预习,优化课中教学环节,巩固课后教学效果;师生共建科研文献库,促进综合训练任务的完成;强化综合训练和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践成效表明,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其综合考核成绩,有利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较高科研素养和较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科拔尖人才。为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改革模式提供参考。

  • 杨伟光, 曲善民, 鞠晓峰, 李国良, 刘国富, 臧辉, 赵磊, 李沐阳, 包凤轩, 刘香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22-12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业实践能力及创意设计能力,提高草学类实践课的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三创”(创新、创业和创意)融合视域下,对草学类实践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以及考核评价方式3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开展草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具体包括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习实训进行创新;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发挥校外导师带领实践课题的作用;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理论自学、项目答辩等6个模块丰富考核内容。本研究为推动草学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具备“三创”能力的高素质草学人才提供参考。

  • 赵大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26-12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培养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的园林专业人才,本文以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为例,针对课程目标、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法等现状,提出了适应绿色发展需求的改革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明确目标定位,完善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融入低碳发展理念;落实课程思政,强化学生责任感;结合案例教学,服务乡村振兴。实施以上改革措施有利于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更多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园林专业人才,为推动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王春娟, 王金龙, 侯宇, 赵桂云, 任桂红, 孙海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30-13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对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实践。基于SPOC平台,将重要知识录制成微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基于翻转课堂,通过课前测试、重难点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整体的、深入的学习体验。结合SPOC和翻转课堂,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实施混合式教学;采用综合成绩、专题报告成绩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更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成效表明,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本研究为高等教育微生物学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参考。

  • 乔永旭, 张永平, 张惠敏, 谢荣, 王志杰, 蒋亚华, 刘宇, 张楠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33-136.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农林人才培养质量,对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具体从授课模式、教学项目和考核评价方式3个方面进行讨论。对基于全产业链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构建涵盖专业核心技能、产业链、授课顺序和实验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升级产业链式实验实训基地与资源,通过校企“双师互聘”、校企合作班等途径扩大“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并优化实践技能评价体系。实践成效表明,该教学体系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双师型”教师占比提高了20%。为涉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提供参考,助力培养实践能力强、多学科交叉背景好和综合素养高的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

  • 农业经济·管理
  • 杨琴, 吴兆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37-140.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和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本文对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提升的必要性、培育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必要性方面,培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培育主体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状方面,通过调查问卷,针对职业培训需求,探讨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结果表明,培育主体在学历层次、培训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对培育质量评价产生影响;质量评价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对策方面,通过确定培训内容、建立评价机制、监测培育过程来构建分层分类的高素质农民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通过满足培训需求、确定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建立系统平台架构等来推进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结果为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民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劳动素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 何广, 闫志明, 刘家辉, 彭宇茜, 王雅婕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4): 141-14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X县为研究区,以“双碳”背景下生态旅游发展的价值理念为切入视角,在分析该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该地在生态旅游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发展模式有所创新,旅游产品较为多元化,但在生态旅游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生态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以及宣传引导等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结合当地实际,分别从生态旅游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前期规划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探讨县域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提升策略,为当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