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2-15
  

  • 全选
    |
    粮食作物
  • 张立媛, 琦明玉, 曲颖超, 温雅辉, 李志光, 王振普, 孙宇丹, 赵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内蒙古赤峰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资源的表型差异,本研究引进特早熟区、早熟区、中熟区和晚熟区共516份糜子材料,连续两年在赤峰地区进行糜子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及比较分析。在不同年份的田间调查中,2021年生育期相对较集中的是晚熟区的糜子品种。2022年生育期相对较集中的是早熟区的糜子品种。2021年、2022年特早熟区糜子品种均表现植株矮、茎秆细、叶片短而细,叶片数少,遗传多样性整体相对较低。2021年早熟区糜子品种植株偏低,植株茎秆粗,叶片宽且长,叶片数较少;2022年表现植株偏低,植株茎秆较细,叶片较窄,叶片数较少但叶片最长。2021年中熟区糜子品种的植株最高、茎秆较粗、叶片数最多;2022年表现植株较高、茎秆较粗且叶片短而宽。2021年晚熟区糜子品种的植株较高、茎秆较粗;2022年表现植株最高、茎秆最粗且叶片数最多。各生态区糜子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大,特早熟区品种主穗重、主穗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早熟区品种的主穗重、草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中熟区品种主穗长度、草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晚熟区品种的主穗长度、主穗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特早熟区谷子品种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低;中熟区谷子品种和晚熟区谷子品种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
  • 方先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宁香粳9号在安徽庐江县种植的适宜播期及密度条件,本试验对该品种水稻的产量构成、产量、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等部分指标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播期及密度组合下,以6月9日播种、移栽密度22.5万穴/hm2或者6月19日播种、移栽密度27万穴/hm2的处理产量较高,分别达到11 142.02、11 079.82 kg/hm2,2个组合处理下稻米品质较高。实践表明,在适合播期内迟播、适当增加密度可协调宁香粳9号的产量结构,提高产量及品质,为该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 黄彩煜, 肖国凤, 吴树元, 谢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铃薯不仅可以作为蔬菜或主粮食用,还可以作为动物饲料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结合种植实践,从地块选择、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成熟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山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为实现马铃薯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 张彩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本文分析了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建设稻米全产业链的基础优势,探讨了建设稻米全产业链在产业链链条、龙头企业规模、稻米品牌竞争力和利益链接机制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从发展壮大稻米全产业链“链主”企业、打造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做响区域公用品牌以及推进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等多条路径来加快稻米全产业链建设,为稻米全产业链建设提供参考。
  • 经济作物
  • 杨郑州, 谢晓娜, 方利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袖珍菇菇渣作为生菜的栽培基质,设置6个不同的菇渣梯度,以探究菇渣循环利用和有机生菜高效栽培方法。结果表明,10%袖珍菇添加量可使生菜的叶绿素含量达到最高值,25%袖珍菇添加量使生菜叶面积、鲜重和干重等生长性能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叶绿素、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添加袖珍菇菇渣可以提高生菜生长性能及品质。
  • 刘欣, 刘永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科学开展黄瓜栽培中温湿度控制、病虫害防治及采摘期延长等措施,本文介绍了早春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流程,包括施好施足底肥,选择适宜黄瓜品种,嫁接苗温湿度和光照管理,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苗期肥水管理、温湿度管理及病害防治,蹲苗期和结果期打枝吊蔓落蔓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施有益菌和有机质促使黄瓜不断生根,延长采摘期。
  • 梅建平, 吴东涛, 周杨, 叶正钱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硅作为一种有益微量元素,在茶叶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茶叶中硅的作用与含量、硅吸收形态以及茶园土壤中硅的含量、存在形式及其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为硅元素在茶树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动物科学
  • 李泽颖, 李建军, 李艳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提高蛋鸡产业水平的技术途径和管理方法,本研究采用典型案例调研法、平行比较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开展了蛋鸡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养殖规模的技术经济效率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蛋鸡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58,相较于蛋鸡养殖大省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继续提高生产技术效率,争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 林业科学
  • 欧成军, 余玉珠, 黄兰清, 苏强, 潘永林, 韦子巧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复合经营是提高林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改善生态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分析了林场实施的桉树—互叶白千层、桉树—油用香樟、桉树—奇楠沉香、桉树—油茶以及桉树—草—牧复合经营模式的技术要点和实施效果,为优化桉树经营模式提供参考。
  • 张金云, 吴世军, 刘姚, 宋杰, 阳桂芳, 杨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整形修剪对果树生理和生殖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是果实丰产、稳产、优质和高效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总结了果树整形修剪的原则、依据、目的和要求,介绍了自然圆头形等7种树形及其整形修剪时期,阐述了修剪的主要技术方法,探析了整形修剪的生理效应,为果树整形修剪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 徐丽, 王红, 陈文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薄壳山核桃、豆梨、榉树、娜塔栎、三角枫、香樟和紫叶李7种园林植物作为供试植物,选取叶绿素、可溶性糖、MDA、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5个生理指标,以其耐湿系数和耐涝指数作为衡量耐涝性的评价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后,得出7种供试植物的耐涝性强弱依次为紫叶李>薄壳山核桃>娜塔栎>香樟>三角枫>榉树>豆梨,为科学开展城市滨水区域园林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 施建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扦插苗培育是竹柏实现无性系造林的关键。竹柏扦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扦插成活率、生根时间在0.0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根激素处理的成活率、生根时间和根条数均在0.01水平有统计学意义;扦插季节与生根激素在扦插成活率、根条数和生根时间上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在扦插成活率、生根时间和根条数的综合表现上,6月份扦插、扦插前用浓度0.5 g/L ABT6浸泡插穗基部0.5 h为最适宜扦插方案。
  • 任亚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对皖北地区自然环境和杞柳栽培特点的深入调研基础上,通过造林密度、施肥、抹芽打叉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研究,总结有助于生产产量高、品质好柳编原料的杞柳丰产栽培种植方法,为柳编原料生产提供参考。
  • 资源·环境·植保
  • 戴晓峰, 沈童, 张云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科学准确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本研究选择皖中CH湿地,采用湿地环境健康评价方法,筛选与当地实际相符的压力、环境、生物、景观和响应5项一级指标及12项二级指标,来构建湿地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22年该湿地生物要素的种类特征和数量特征,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22年CH湿地生态环境健康指数为2.81,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富营养化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与往年相比,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呈逐年向好转变趋势;总体水质类别为Ⅳ类,西半湖水体总体呈现中度富营养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中有降,东半湖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中有升,需要引起重视。
  • 常馨彤, 刘艳芬, 白玉莹, 陈敬辉, 王紫方, 赵雪超, 李永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6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天然植物油多元醇蓖麻油为基础,合成的聚氨酯制备肥料包膜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使用石油基产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匮乏问题。本研究探讨了异氰酸酯种类以及蓖麻油羟基与异氰酸酯基团摩尔比对聚氨酯包膜材料力学性能、交联密度和水接触角的影响;采用转鼓式包衣机构建植物油基聚氨酯缓控释肥料,分析其缓控性能和耐受性能,揭示其水分触发式缓控释对应规律及调控机理。结果表明,以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MDI)为原料,且蓖麻油羟基与异氰酸酯基团摩尔比为1.0∶1.2时,所得聚氨酯交联密度、刚性、疏水性和抵抗水渗透能力较强,养分初期释放率不足1.5%,养分释放期长达140 d,缓释效果较好。
  • 宋根, 张宝海, 郭丁鑫, 吴艳红, 冯建龙, 路莎, 韩丽丽, 宋春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薯茎线虫病是甘薯生产中的一种常发性且较为严重的病害。为了解不同载体负载微生物菌剂的效果,以及添加复合菌剂对甘薯茎线虫及甘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不同载体和微生物菌剂,测定载体的微生物负载效果,并测定了施入不同微生物菌剂后的甘薯产量及其茎线虫病情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硅藻土对生防菌剂的吸附率、释放率和存活率分别为64.76%、94.61%和86.90%,能够有效实现对菌体的吸附/释放以及保证菌体存活。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菌剂以及生防菌剂复配施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达75.4%。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构建的生物有机肥施用后,线虫发病率仅为12.7%,且甘薯平均产量高达19 272.23 kg/hm2。生物有机肥对甘薯生长、品质、抗性、增产和增收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具有适用性广、绿色安全且不产生抗药性的特点,适合在甘薯茎线虫防治以及促进甘薯增产上推广应用。
  • 方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南粳46为试验对象,在秧苗移栽活稞后,分别设计常规管理不喷施除草剂处理(A)和物理控草技术处理(B)2种草害处理方法,通过对水稻生长不同阶段展开杂草生长情况观察和调查,测算出杂草防除效果和节约成本情况。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南晶香占、晶两优1212和南粳46为试验对象,在相同田管措施下,通过测定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指标,选出优质籼稻和粳稻品种;通过对南粳46的3个不同移栽期开展产量试验,选择该地区最适宜的水稻移栽期。结果表明,利用物理控草技术对有机稻作田块进行处理,杂草防控效果可达80%,可节约人工成本5 400元/hm2;3种水稻品种的产量由低到高依次为南晶香占(6 780 kg/hm2)、晶两优1212(7 560 kg/hm2)和南粳46(7 695 kg/hm2),筛选出优质粳稻品种南粳46、籼稻品种晶两优1212;水稻品种南粳46的结实率及产量随着移栽时间的推迟呈现下降趋势。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 李学刚, 孟浩, 朱国健, 柳秋林, 陈帅伟, 聂守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7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使苦水玫瑰浸膏更好地应用于卷烟加香中,本研究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苦水玫瑰浸膏进行提取,以获得玫瑰净油。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苦水玫瑰净油的提取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苦水玫瑰净油产品,并进行卷烟加香评价。结果表明,(1)超临界CO2萃取苦水玫瑰净油试验中,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2.5 h时,苦水玫瑰净油得率最高可达5.63%。(2)从苦水玫瑰净油中共检测出55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19种,酯类7种,萜烯类7种,醛类7种,脂肪烷烃类7种,主要致香成分为芳樟醇、橙花醇、香叶醇、乙酸苯乙酯和甲基丁香酚等。(3)卷烟加香评价结果表明,苦水玫瑰净油可以有效改善卷烟香气品质。(4)通过相关卷烟加香试验得出,该苦水玫瑰净油在此卷烟中的适宜加香比为0.000 5%~0.015 0%。
  • 梁哨, 王亮, 李权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8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樟在南方分布广泛,其提取物具有抑菌防腐的作用。本文总结了香樟提取物抑菌防腐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香樟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和信号通路等,以全面认识香樟提取物的抑菌防腐机制,满足木材防腐保护的现实需要,加快相关植物源防腐剂产品的研发、应用及推广。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 张婉婷, 万斌, 汪璞, 叶驹, 张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8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网格化监测系统综合效能的提升,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华中地区W市为例,分析了其环境空气网格化监测系统现状,揭示了其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环境空气网格化监测系统综合效能提升提供参考。
  • 肖瑞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9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生猪养殖中存在的人工定期巡检养殖管理造成的系列问题,如人力物力浪费、难以实时监测养殖环境和不能及时反馈养殖异常环境等,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生猪养殖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多种传感器实时检测猪舍环境中的温湿度、光照强度及有害气体浓度,数据处理后通过WiFi传输到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准确获取养殖环境信息,并实现自动化环境调控和远程监控,为生猪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李文浩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水利灌溉智能化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分析农业水利灌溉系统的发展现状,总结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如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灌溉系统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实践证明,在农业水利灌溉系统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对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 殷成武, 郭然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智慧林业背景下,全面了解香榧的生长习性是实现其种植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香榧种植大数据平台采用以STC12C5A60S2芯片为核心的控制箱,采集香榧种植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数据,并通过以太网接入方式将数据转发到云端大数据平台进行统计分析,最终通过数据可视化大屏展示数据分析结果。香榧种植大数据平台能够实现香榧种植环境信息实时监测,可节省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有效提升香榧种植效益。
  • 农业教育
  • 吴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在教学资源、实践经验、实践环节及综合评估等方面存在一些挑战。OBE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教育模式,将教育的核心从教师教学主导转向了学生学习主导,对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重构课程建设目标、优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评价机制与体系等方面阐述了OBE理念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将OBE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 崔珺, 梁金鹏, 刘璇, 蒋小凡, 田原, 马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07-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涉农高校作为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场所,应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加强大学生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养更多“学农、知农和爱农”的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本文对高校现有教育基地资源进行分类,分析现阶段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开拓新实践基地、组建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丰富耕读教育活动形式及加强宣传。涉农高校可从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现状及学生实际出发,加强校地合作,开设与新农科发展相适应、适合学生参与的耕读教育课程,创建特色耕读教育实践基地。
  • 高耀辉, 王娟, 肖凤洁, 魏光普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1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园林植物生态应用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城市设计专业的选修课。该课程以OBE为教育理念,以植物功能、景观设计为核心内容,以构建区域特色的适宜人居环境为目标,进行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建设。在授课环节,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汇报、课堂翻转以及实践探究等多种方式使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基于学生课堂及课后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及时反思,对课程的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估方式进行优化。在教学中发挥以学生为核心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竞赛、科研成果和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获得良好的成果,为培养具备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 孙虎男, 韩英浩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化实验教学是高校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发展的趋势之一,数字资源库的建设是支撑数字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高校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建议与方案,为高校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 孟桂元, 向国红, 刘显军, 陈勇, 刘泽发, 周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18-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地方本科高校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部分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评价、部分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对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进行研究,以明确农科类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评价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反馈机制,提升毕业要求达成度,推进专业认证工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新农科人才。
  • 李迎宾, 张治萍, 朱书生, 李健强, 刘屹湘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23-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越来越重视对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评价。本文以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探讨教学主导(教师)和学习主体(学生)互动过程从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变为“50%课堂讲授+25%自主学习+25%讨论学习”模式,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课程教学小组建立了一套基于PTA量表的评价方式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实践表明,2021年共计134名与2016—2020年1 099名学生的普通植物病理学考核成绩相比,本模式能较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提升学生成绩起到积极效果。
  • 乡村振兴
  • 刘建明, 张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28-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A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本文从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3个方面构建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1年,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指数处于一般可持续水平,并呈逐年增长趋势;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总体不断上升,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先升后降再上升。根据评价结果,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策略,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于高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34-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衔接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开展情况,总结了托管服务工作的具体做法,针对托管服务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短板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提升农业托管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 陈静, 何吉祥, 黄龙, 吴本丽, 陈夏君, 吴仓仓, 汪翔, 武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139-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在稻—小龙虾种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与再生稻种植相结合,开展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究。设置4种种养模式,分别是种植中稻(MR)、种植再生稻(RR)、中稻—小龙虾综合种养(MRC)和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RRC),分析不同种养模式对稻虾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RR的全年水稻产量均高于MR产量,再生季稻的产量约为头季稻产量的1/4,RRC模式水稻产量最高。(2)MRC和RRC模式养虾田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实现。(3)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产值、利润和产投比均最高,分别为102 754 元//hm2、64 704 元//hm2和2.70。综合来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与再生稻模式相结合,能提高稻谷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资源高效型、环境友好型的种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