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3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5-15
  

  • 全选
    |
    粮食作物
  • 毕玉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鉴定评价引进中籼稻新品种在皖西地区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筛选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本试验在皖西地区试验点对G两优777等24个参试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进行展示比较试验,对比分析其生育期、产量、产量结构、农艺性状及综合抗性等方面表现。综合筛选出了适宜在皖西地区及其周边推广种植的中籼稻新品种,包括嘉丰优3号、嘉科优11、荆占2号、E两优16、全两优158、G两优777、耕香优银占、节优804、隆华丝苗、健湘丝苗、忠两优鄂晶丝苗和扬籼优953。试验结果为该地区中籼稻新品种引种及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 梁统模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节水抗旱稻是一种新型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节水抗旱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发展优势,包括应对高温干旱环境变化,减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以及保障水稻生产安全等;探讨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连片地块,选择适应栽培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进行机械化穴播,播后采取“一封、二杀、三补”的杂草防除方式,水分以自然降水为主,田间持水量较低时可采取微喷灌方式,病虫害以防治根结线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等为主,可采取“一喷多促”方式在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促进作物生长。目的在于为节水抗旱稻的推广和产量提高提供参考。
  • 徐建庭, 方忠坤, 徐乐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鉴定单季晚粳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进一步筛选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麦茬粳稻品种,满足种植需求,本研究选取10个水稻新品种,以嘉优5号作为对照,开展2023年单季晚粳品种筛选试验。每个品种重复种植3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3.3 m²,田间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对10个品种及对照的产量、米质、抗病性及其他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适宜在研究区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粳稻新品种有5个,分别是W214176、W217682、W097、W227962和W098;抗性品种3个,分别是申优531、W220096和W220130;优质稻品种1个(W222509)。
  • 张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增产增效,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管理、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栽培技术。品种选择方面,大豆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耐阴性强且密植性好的稳产型品种;玉米应选用耐密、抗逆且宜机收的品种。播种管理方面,一般采用6行大豆与4行玉米相间种植为一个栽培单元的种植模式,可在6月中下旬采用机械化种植。田间管理方面,要求及时间苗、定苗和中耕除草;栽培过程中,注意粗缩病、茎基腐病、玉米螟和黏虫等玉米病虫害以及豆蚜、豆天蛾和烟粉虱等大豆虫害的防治;进入成熟期后须及时收获、晾晒和贮藏。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栽培技术有利于促进作物间和谐共生,提高作物产量,可作为农业种植新模式进行推广。
  • 经济作物
  • 屈洋, 马雯, 刘晓婷, 薛玉莹, 王可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种植密度和喷施乙烯利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提高大豆高密度种植下的产量。本试验以宝豆10号为材料,设置了4个栽培密度:22.5万株/hm2(D1)、24.0万株/hm2(D2)、25.5万株/hm2(D3)和27.0万株/hm2(D4),于大豆4~5片复叶期设置喷施清水(E0)和稀释500倍乙烯利(E1)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和乙烯利对大豆光合特性、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种植密度下(D3、D4),E1处理的大豆叶片SPAD值和Pn优于E0处理;E1处理的株高、节间长较E0处理有所降低;E1处理的产量水平较E0处理分别提高6.51%和30.19%。大豆品质性状方面,喷施乙烯利对籽粒的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种植密度对大豆籽粒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来看,宝豆10号种植密度为27.0万株/hm2时喷施乙烯利可改善叶片的光合性能和茎秆性状,其产量最高。
  • 赵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效果,本试验分别设置了不施肥处理、复合肥、复合肥+生物有机肥以及复合肥+灭活生物有机肥4个处理,评估不同处理对小白菜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小白菜的生长更加健壮,产量较不施肥和单施复合肥处理明显增加,产值及利润有所提高。农业生产中,可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为促进农业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胡仁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2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比例有机肥配施对大棚黄瓜生产的影响,筛选出黄瓜种植中有机肥配施最佳比例,为设施黄瓜生产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本试验在大棚黄瓜上增施有机肥,减施不同数量的化肥,探究其对黄瓜产量、效益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减施不同比例的配方肥与习惯施肥比较,均能明显提高黄瓜产量,增产6 483.45~11 382.60 kg/hm2,增幅达10.7%~18.8%,黄瓜种植效益和施肥效应明显增加。生产中增施有机肥同时减施16%化肥,可以达到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此外,施用有机肥能明显降低黄瓜硝酸盐含量,增加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其有机酸含量,从而改善产品品质。
  • 齐凌峰, 赵羡波, 季舜华, 李菁菁, 卓思楚, 崔振伟, 詹仁锋, 陈善义, 聂立璇, 姜振锟, 王超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3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硫肥施用量和硫素营养水平土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在含硫量>25、10~20和<10 mg/kg的土壤上分别施用0、30、60和90 kg/hm2的硫肥,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烟叶质量的差异,包括外观质量、硫酸根离子含量和感官质量等方面。结果表明,施硫量过多不利于烟叶的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且可能导致成品卷烟烟丝的硫酸根离子含量偏高。为了兼顾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施硫量不应超过60 kg/hm2,如果植烟土壤硫素营养水平超过25 mg/kg,施硫量应不超过30 kg/hm2。研究可为烟叶产区和卷烟工业企业合理施用硫肥、有效控制烟叶含硫量提供参考。
  • 熊书斌, 秦言敏, 黄少鹏, 罗昭标, 齐飞, 胡强, 陈仁霄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4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宜在黎川烟区种植的优良烤烟品种,本试验以CZ66、HC1702、FJ2106、FL18106、A312和HNCS19为试验品种,以K326和云烟87为试验对照品种,比较分析各烤烟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差异。结果表明,6个烤烟品种中FL18106经济性状表现最好,产量2 735.70 kg/hm2,产值96 786.60元/hm2,上等烟叶比例77.24%;HNCS19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产量2 694.30 kg/hm2,产值96 763.80元/hm2,上等烟叶比例78.85%。综合品种农艺性状和抗病性来看,新品种HNCS19综合表现好,FL18106、FJ2106和CZ66表现较好,可作为该地区推广种植的烟叶品种。
  • 凌胜利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推广烟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本研究结合皖南地区烟和水稻的周年栽培生产实践,总结了烟稻轮作模式中品种选择、地块选择、生产管理和采收等栽培技术要点。其中栽培地块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且交通便利的连片地块;烟品种应选择优质抗病品种,水稻品种可选择生育期较短、抗病性强的籼型杂交稻品种;烟生长过程中需注意水肥管理、揭膜培土、打脚叶、打顶和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措施;水稻生产过程中需注意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措施;烟叶分级收获后及时烘烤保存;水稻一般10月中下旬收获,收获后及时深翻晒田,为下茬烟草栽培做准备。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烟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以及烟和水稻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 动物科学
  • 杨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究了后抗生素时代益生菌、益生元、酸化剂、中草药以及植物提取物等新型抗生素的替代品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提出了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的系列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规范动物免疫程序以及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等,并实施精准饲养管理,以降低病原菌的传播风险,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 李兆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孔增氧养殖技术能有效提高池水中的溶氧水平,适当加大池塘养殖密度,提高养殖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为提高河蟹养殖品质及产量,本文结合河蟹养殖实践,对河蟹池塘微孔增氧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池塘选择与改造管理、河蟹苗投放、池塘管理以及河蟹捕捞等;应用效果分析表明,池塘微孔增氧养殖技术综合利润较常规养殖方式增加明显。可结合实际情况推广池塘微孔增氧养殖模式。
  • 林业科学
  • 魏开炬, 林宜超, 吴承文, 吴淑平, 王炳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58-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园林保健植物资源,采用室外调查、资料检索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园林保健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探究其资源概况和保健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结果表明,该区野生园林保健植物共有60科87属105种(含种下分级),其保健植物的保健类型、生活型、生境、海拔分布和保健作用具有多样性,开发利用价值大。调查结果为野生园林保健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 资源·环境·植保
  • 李永青, 吴润卓, 刁有江, 黄婧, 董佳佳, 李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先锋植物不仅在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拥有广阔的经济应用前景。本文选取黄河上、中和下游区域的部分典型先锋植物,综合评估其在维持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及保持土壤等方面的生态价值,同时探讨了先锋植物作为饲料、药材和食物等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潜在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分布的部分先锋植物,具有出色的耐盐碱、耐旱和抵御沙漠化的能力,在减少沙漠化、改善土壤侵蚀和盐碱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同时其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功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 孙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绿色、多样化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本研究对紫云英基本情况和种植方法进行介绍,就紫云英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种植紫云英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提升土壤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广紫云英种植提供借鉴。
  • 黄良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7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结合综合指数法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评价A市2006—2021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状况并分析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6—2021年该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先缓慢下降后迅速上升趋势,安全等级从Ⅲ级提高到Ⅳ级,达到较安全水平;子系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较明显,压力指数在2006—2015年呈下降趋势,此后开始回升;状态指数稳步上升,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响应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层障碍度持续增加,状态层和响应层障碍度随之下降,障碍度逐渐由状态层、响应层向压力层进行转移,主要障碍因子为农药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和人口密度等。
  • 谢茂嵘, 刘帅, 吕文, 杨文晶, 杨惠, 姜宇, 孙瑞瑞, 蔡晓钰, 杨金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7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2021年YC湖区水质逐月监测,分析了湖区生态系统响应参数(叶绿素a)及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湖区叶绿素a含量全年平均值变化范围5.80~46.96 μg/L,叶绿素a、总氮和总磷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湖区各监测点的水质因子含量时空差异较大,湖区西湖的叶绿素a、氨氮、总氮和总磷的距平系数分别为15.6%、51.5%、15.0%和17.5%,高于中湖和东湖,总体水质从北向南,从西向东,逐渐趋好。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T)、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pH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透明度(SD)呈极显著负相关;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水温3个因子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均表现为正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573。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 王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保障农产品安全上市,本文从健全监测组织机构、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农业投入品监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实行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现状,并提出了在品牌建设、宣传培训、人才培育和生产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水平,并从治理显示度、承诺可信度和品牌美誉度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周顺峰, 熊锋, 宋智勇, 陈渝, 徐健珲, 周顺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上、下部烟叶可用性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在打叶复烤加工时以烟碱含量和糖碱比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建立竖配方加工模块化加工技术体系,对上、中、下3个部位的低等级烟叶进行配方打叶。结果表明,经过竖配方模块化加工,HNYZ2011D和HNYZ2012D两个模块的质量指标均符合要求,经烟叶感官质量评价,片烟成品颜色橘黄色,配方掺配均匀,烟叶香气风格整体较为一致,香韵稍有差异,符合卷烟配方用料需求,两个模块的烟叶整体质量基本达到C3F水平,并在二类卷烟配方中得到应用。本研究有效提升了烟叶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
  • 高涵, 贾金辉, 徐凌, 朱丽婷, 徐铭, 程贵兰, 蔡智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94-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丰富凝胶果糖的类型,试验以杏仁油、明胶、结冷胶、赤藓糖醇和麦芽糖醇等为材料研制杏仁油无糖复合凝胶软糖。以质构和感官分析为依据,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进行响应面试验分析,优化杏仁油无糖复合凝胶软糖配方,并探究贮藏温度对最佳配方产品质构信息的影响。响应面试验预测结果结合实际可操作性,确定杏仁油无糖复合凝胶软糖最佳配方为复合凝胶占比8.70%(全文均为质量分数),复合凝胶中结冷胶占比10.30%,复合代糖占比50.00%,杏仁油占比8.00%。此条件下软糖综合感官评分为88.55分,产品杏仁味浓郁、弹性十足,无油腻感,甜味适当;最佳配方产品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成品贮藏温度在10~20 ℃较适宜,试验得出的最佳贮藏温度为15 ℃。试验得出杏仁油凝胶软糖的最佳配方为复合凝胶占比8.70%,复合凝胶中结冷胶占比10.30%,复合代糖占比50.00%,杏仁油占比8.00%,最佳贮藏温度为15 ℃。本研究可为杏仁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农业教育
  • 赵淑杰, 朱鹤, 战杨, 陈元晖, 洪波, 李明堂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03-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农科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培养背景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本文对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及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具体实践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从优化整合多层次实验平台、优化完善开放管理、实行分模块实践教学以及建立开放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大类招生人才培养和新农科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助力“三农”人才培养。
  • 何勇, 杜小龙, 李伟, 李少斌, 田志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0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现实情况,本文基于对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教学模块设计的实践案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分析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块中动物学、植物学、大型真菌分类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整合不同的教学模块、设计交叉学科的野外实习项目等建议。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 朱守晶, 李文阳, 郑甲成, 陈磊, 杨雪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12-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研究生课程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基于OBE理念,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课程考核体系,构建“理论+案例+翻转+讨论+实践”的五步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和学习效果等方面成效显著,是农业硕士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 刘华彬, 王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17-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中植物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部分待改进之处,本文结合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分别从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和以赛促创5个方面入手,分析大赛对植物学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构建“课程+实验+实习+项目+竞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在于为植物学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张洋, 张冬冬, 苏超, 张爽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较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之一,在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建设。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其特点和功能,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以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为例,结合食品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涉农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教学团队的打造、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等措施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增强办学新活力,助力农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 乡村振兴
  • 王婷, 张应雪, 陈思思, 田啟会, 汪延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26-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饮食文化着手,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作为研究样本,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饮食文化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饮食文化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产生明显正向影响,饮食文化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上、中、下游促进强度有所差异,其中,饮食文化对下游的促进强度最大,上游次之,中游最小。研究提出了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建议,为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发展提供参考。
  • 先远航, 黄星, 王佑汉, 廖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30-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实行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耕地后备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脉络,明晰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耕地后备资源研究聚焦于农业资源保护开发与土地规划利用研究,小范围内学术合作联系紧密,跨区域合作交流较少。“适宜性评价”“土地开发”和“占补平衡”等为主要研究热点。研究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探索、波动发展和平稳成熟3个阶段。土地潜力评价与开发保护研究贯穿发展历程,前沿发展主要集中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土地改造利用技术研究,坚持生态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未来研究应加强边际土地潜力挖掘,深化开发评价、理论体系构建,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整治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与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 刘庆, 陈靖, 吴世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38-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建设用地面积逐渐扩大,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全面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以促进国土空间的集约化发展。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规划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评价国土空间利用质量,从土地产出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量化分析研究区9个地级市在2015—2021年的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和均衡度。结果表明,该地生产空间利用质量上升,生活空间利用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空间利用质量平稳上升,三生空间土地利用质量方面城市H、D与G均衡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