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安徽农学通报》第四届编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安徽合肥顺利召开。安徽省农学会会长、《安徽农学通报》主编卢仕仁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一级调研员张文,省农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章玉松,《安徽农学通报》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郑丹丹,以及《安徽农学通报》编委、首届“走进安徽农学通报”阅读征文活动获奖代表、杂志社负责同志与编辑等共35人参会。
卢仕仁以“两个完整、一个提升、三个突破”为框架,总结了2024年杂志社的发展成就:两个“完整”是指出版发行与财务管理制度最完整的一年;一个“提升”是指影响因子较上一年度显著提升了33%;而三个“突破”是指荣获中国农林核心期刊称号、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集群(集团)化试点项目以及加入中国农学会期刊网集群等重要里程碑。他高度赞扬了编委们的贡献,并勉励杂志社接续拼搏,向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卢仕仁表示,杂志社的发展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对于做好2025年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一是坚持办刊初心,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一保两提”开展工作,要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握“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聚焦农业发展重点、难点,如绿色种植、大食物观等领域;提高政治素质、掌握工作方法,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刊质量。要坚守质量生命线,增强质量意识,积极落实会议形成的意见建议,在产业体系、科技成果奖、有关学会等方面寻求高质量稿源,提高办刊质量;要积极策划专刊、专题活动,提升办刊的专业性;要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栏目优化方面,要结合国家大政方针适当调整,对于经过实践沉淀的优秀栏目则保留不做改动。三是坚持群策群力,不断提高期刊影响力。要充分发挥编委的专业优势,鼓励更多同行投稿,同时杂志社要向更多编委与专家约稿,用更多高质量的稿源武装期刊;要充分发挥编委在行业与产业的影响力,让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基层农技推广中心、涉农企业加入理事会,共同办好《安徽农学通报》;要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四是坚持规范管理,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做好自身建设,强化廉洁自律,实现民主办刊、团结办刊、效益办刊。
张文从粮食产量、巩固脱贫成果、乡村产业发展、“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绿色农业、农村改革7个方面回顾了2024年全省“三农”工作情况,并对《安徽农学通报》2025年的工作提出了4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做到政治立场坚定。二是把准身份定位。《安徽农学通报》由省科协主管、省农学会主办,是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农业学术期刊。下一步要从基层所需、政策所向、问题所系、关键所在等方面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服务。三是提高办刊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积极拓宽稿源渠道,严格落实“三审三校一读”制度,严把稿件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期刊。四是加强自身建设,确保规范有序运行。
郑丹丹从政治方向、期刊质量、经济效益、团队建设、编委意见落实及规范管理等方面全面回顾了2024年的工作进展,并对2025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部署。郑丹丹表示,过去的一年,是《安徽农学通报》发展征程上浓墨重彩、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国期刊大家庭的帮助支持下,主动作为,实现了本刊办刊历史上中字号层面三个零的突破,多次被《农民日报》、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报道杂志社相关工作。郑丹丹希望各位编委继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名家约稿、参与审稿等方式,共同打造精品期刊。
会议对《安徽农学通报》高质量发展、栏目优化方案(讨论稿)和理事会章程(讨论稿)进行了讨论。与会编委提出:期刊要坚定政治立场,不断提升办刊质量;要发挥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及实验站专家学者的力量,组织高质量稿源,可以尝试设立出版专题;要慎重调整栏目,避免缩小收录范围;要发挥编委的带动作用,结合乡村振兴、肉牛等农业热点话题,提高引用率和阅读率;要吸纳更多农业领域的杰出人才加入编委会行列,并进一步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要通过网络出版等方式提高传播速度,并与国际最新农业技术接轨;要继续开展“江淮行”活动,并充分利用创刊30周年这一契机,总结优秀办刊经验;要加强与理事会的合作宣传,可将阅读征文活动与创新创业有关赛事相结合;要立足安徽,对省内“三农”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最新进展、关键问题等进行深入报道,为全省“三农”工作成果提供宣传展示平台等。
会议还公布了首届“走进安徽农学通报”阅读征文活动的获奖名单,并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与奖金。这不仅是对获奖者的肯定与鼓励,更是对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和支持的感谢与回馈。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展望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以及“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安徽农学通报》杂志社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