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安徽农学通报》社长郑丹丹等一行5人赴安徽科技学院开展“深化校刊合作 共促农业科技发展”主题调研交流活动。安徽科技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伟峰出席座谈会并强调,要以学科建设为引擎,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与期刊质量提升双向赋能,助力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会议由安徽科技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刘宗飞主持。
赵伟峰对《安徽农学通报》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安徽科技学院形成了以农科为特色、农工管为主体,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赵伟峰对校刊深度合作进行了展望,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安徽农学通报》发展,结合安徽科技学院在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成果需求,通过组建专栏和专刊等形式,发挥学校产业体系和期刊编委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安徽农学通报》和《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质量,更好服务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他要求有关部门要建立合作对接机制,共谋系列化、品牌化的活动,争取早出合作成果。
郑丹丹首先对安徽科技学院的热情接待与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回顾了我刊与安徽科技学院的长期合作历程,详细介绍了杂志社的基本情况和2024年取得的成绩。郑丹丹指出,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长期以来坚守县城办学,七十五载如一日践行"厚德博学、躬耕三农"的办学初心,不仅孕育出潘婕、王加启、范红杰等享誉学界的翘楚,更在去年实现更名"安徽科技工程大学"的蝶变跃升,其优秀科技成果为《安徽农学通报》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稿件下载量和引用量均名列前茅,为我刊以及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25年是《安徽农学通报》创刊30周年的重要节点,郑丹丹诚邀与会专家为创刊30周年纪念活动出谋划策,共同探索构建硕士研究生成果转化路径和校刊协同创新机制,将安徽科技学院的优秀学术成果转化为期刊的优质内容,加强数字资源共享、项目协同攻关等领域的合作。郑丹丹表示,将继续利用杂志社的平台优势,以开放的办刊胸襟、精准的学术对接、智慧的传播矩阵,为安徽科技学院发展贡献力量,共同推动更多高质量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与传播,为农业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会上,我刊编委,安徽科技学院教授王立克、余海兵,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李孝良和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周金星、教务处副处长张杰等与会专家指出,应充分发挥安徽科技学院学科专业特别是研究生培养优势,利用好期刊平台推动师生的研究成果转化,将优秀论文、科研成果等转化为期刊内容,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双方还就《安徽农学通报》创刊30周年活动方案,和提升《安徽农学通报》和《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质量进行了充分交流讨论,就如何提高期刊影响力、推动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和组建专栏专刊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从扩大读者群、作者群、优化稿件质量、推动产业体系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农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及管理学院的学院代表,教务处、科研处和研究生处,以及《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调研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