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安徽农学通报》江淮行活动

《安徽农学通报》“江淮行”走进淮南—搭建农业科技转化桥梁

为深化农业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321日,《安徽农学通报》杂志社社长郑丹丹率队赴淮南市农科院和凤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江淮行”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专题培训与需求对接,系统搭建科研机构与生产实践需求的精准对接平台。

321日上午,杂志社一行来到淮南市农科院。座谈会上,双方就投稿中的具体问题如投稿要求、审稿流程和见刊时间等进行了深入讨论。院长张身嗣介绍了淮南市农科院的基本情况,以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以科技服务为抓手,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育成的瓜菜新品种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充分依托《安徽农学通报》这一在农业领域极具广泛影响力的优质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广淮南市农科院精心培育与积累的农业科技成果。郑丹丹对农科院在自主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介绍了淮南市相关科研单位在《安徽农学通报》上的发文情况,以及杂志社办刊历程、学术定位和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她表示,未来我刊将继续发挥平台的传播优势,积极构建产学研用的紧密桥梁,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特色栏目打造、理事单位联动机制等,全力推动淮南市农科院相关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双方均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在科技论文发表等方面的合作,构建学术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会后,杂志社一行现场观摩了该院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


321日下午,杂志社一行来到凤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针对基层农技人员普遍反映的科研论文写作痛点,双方开展了专题交流。中心主任陈勇夫主持会议,中心全体同志参加。郑丹丹表示,此次交流的目的是摸底农业一线人员在论文写作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更准确地把握基层人员在论文写作方面的多元需求,为后续针对性地提供支持与帮助筑牢根基,帮助基层科技工作者提升成果转化能力,让田间实践智慧转化为可传播的学术成果。陈勇夫从实用角度,总结了基于“方向-目标-框架”三位一体的写作方法,他表示,希望借助《安徽农学通报》平台,开展多元化、系统性的帮扶举措,助力基层农技人员稳步提升论文写作水平,使得基层农技人员产出的科研成果能够以更清晰、更易懂的方式呈现。


此次江淮行活动一方面,为农业科研机构搭建了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为提升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水平提供了实质性支持。未来,《安徽农学通报》将持续深化与地方农业科研单位的合作,定期组织论文写作培训,并探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为推动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发布日期: 2025-04-03    访问总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