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粮食作物
    王寿春, 许晨晨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6-18.
    本文结合杂交中籼稻品种玮两优8612在长江中下游示范区的种植表现,总结分析了该品种的精耕细作栽培技术。玮两优8612在示范区种植表现出生育期适宜,叶片挺立、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成熟期秸青籽黄,穗大粒多,产量较高。该品种配套精耕细作栽培技术包括精时精量播种、精细整地、科学管理肥水、适时适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以及适时收获等。研究结果为玮两优8612在长江中下游及相似区域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张美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7): 14-18.
    申优28是利用不育系申21A和恢复系申恢26-28组成的杂交粳稻品种。本文介绍了申优28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了其全程机械化高效制种技术,包括选种、控制播期、调控花期、机械割叶、机械辅助授粉、收割及烘干等操作技术,为杂交水稻生产制种提供技术指导。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米质优且抗病性强等综合优势。为充分发挥申优28产量潜力,从适时播种、肥料运筹、水浆管理和适宜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丁少庆, 张俊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13-1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03
    为了解各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本文以镇糯20、武育糯180等4个水稻示范品种,凯粳糯88、徽粳糯125和当禾糯908等12个水稻展示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水稻品种示范展示试验,比较分析了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种植表现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各参试水稻品种在试验田当年气候条件下,抽穗时间8月26—28日,均在9月5日前安全齐穗,各品种种植表现良好,抗倒伏和抗病性较好;示范品种镇糯762和荃香糯3号产量较高,展示品种武香糯7368、凯粳糯88产量较高。综合各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果,品种镇糯762、荃香糯3号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
  • 资源·环境·植保
    裴吉兵, 谢晋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0): 86-88.
    本文对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为水稻生产中二化螟防治提供参考。该虫害二化螟发生具有主代危害重,二三代间歇性重发;区域间发生程度差异较大;危害时间较长,世代交替明显的特点。不同年份间二化螟发生程度受虫口基数、气候、二化螟抗药性及防治方法等因素影响。二化螟防治可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等措施。其中农业防治包括调整结构,合理布局;翻耕灭茬,灌水灭蛹等措施;物理防治包括诱虫灯、性诱剂等措施;生物防治包括天敌、趋性等措施;药剂防治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防治时间、防治药剂和防治方法。
  • 粮食作物
    黄一飞, 何小卫, 胡锋, 郭静, 李慈娟, 郭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0): 1-4.
    本文分析了宣粳糯7号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并从机插秧和直播两种栽培模式总结其作为麦茬稻的高产栽培技术。选育方面宣粳糯7号是以宣粳糯1号为母本,粳糯86120-5为父本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具有耐迟播、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品种特性,适宜机插秧和直播作麦茬稻种植。作麦茬稻高产栽培技术原则是在有足够的有效穗数基础上,促壮秆、成大穗和增粒重,配合病虫草害防治。具体措施包括适时适量播种、科学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适时收获等,机插秧还要求匀栽密植、插足基本苗。目的在于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韩仁长, 朱先飞, 邹玉宁, 黄冠, 丁龙, 余洪根, 方先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6): 1-4.
    油菜是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水稻套播油菜作为稻油轮作生产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对提高粮油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稻套油模式的优势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为推广油稻轮作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王先万, 宋涛, 施六八, 穆德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7-1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02
    为筛选适宜在皖南地区推广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鲜食玉米品种,在皖南地区试验点对引进的创甜1号、香甜糯828等16个参试鲜食玉米品种以及2个对照品种粤甜16号和凤糯2146进行比较试验,对比分析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性和产量等方面表现。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方面,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77~87 d;品种抗性方面,脆蜜90抗倒性、抗病性一般,荃甜58和科糯8号抗病性一般;产量方面,甜玉米组中隆平甜1502比对照组增产13.40%,糯玉米组中迪甜糯八号、凤糯211、彩甜糯1703、田福糯1号和东甜糯100较对照分别增产17.92%、19.52%、10.7%、26.65%和17.81%,这6个玉米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具有农艺性状较好、抗性好且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皖南地区推广种植。
  • 粮食作物
    程从新, 邹禹, 王接弟, 占新春, 张培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7-11.
    徽香粳977是以镇稻14号为母本,武香粳14号为父本选育的粳稻品种,2022年通过品种审定。本文分析了徽香粳977选育过程、农艺性状特征、生产上的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徽香粳977具有优质食味、高产、大穗、综合性状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安徽单季晚粳、双季晚粳稻区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原则是稳基础、争足穗、攻大穗、提高粒重和结实率,以获取较高的品质和产量。研究结果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乡村振兴
    先远航, 黄星, 王佑汉, 廖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9): 130-137.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实行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耕地后备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脉络,明晰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耕地后备资源研究聚焦于农业资源保护开发与土地规划利用研究,小范围内学术合作联系紧密,跨区域合作交流较少。“适宜性评价”“土地开发”和“占补平衡”等为主要研究热点。研究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探索、波动发展和平稳成熟3个阶段。土地潜力评价与开发保护研究贯穿发展历程,前沿发展主要集中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土地改造利用技术研究,坚持生态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未来研究应加强边际土地潜力挖掘,深化开发评价、理论体系构建,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整治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与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周鹏, 柯碧英, 黄思敏, 徐谙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102-10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20
    摘要 (90) PDF全文 (4) HTML (61)   可视化   收藏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现代林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林业建设实践,总结分析了该技术在现代林业中的应用。其应用涵盖了森林资源清查与信息管理、林业制图、遥感图像处理、森林采伐设计、营造林规划设计以及森林火灾、病虫害监测等多个方面。在林业制图方面,GIS技术提高了制图的精确度和效率,为林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GIS技术还具备数据、图像处理等功能,为森林采伐和营造林设计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森林保护和监测方面,GIS技术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林火和病虫害监测等方面,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总之,GI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中,为林业工作者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推动了现代林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GIS技术将在林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粮食作物
    赵光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6-9.
    为筛选适合皖西南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丰产麦茬水稻品种,本研究选择隆两优8612、隆两优1377和隆两优5438等12个引进水稻品种与1个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在试验田当年气候条件下,生育期适中、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高且产量构成因子协调的4个品种,分别为荃优1606(产量:9 758.3 kg/hm2)、荃优822(产量:9 586.2 kg/hm2)、徽两优898(产量:9 568.9 kg/hm2)和银两优606(产量:9 368.9 kg/hm2),可作为麦茬稻品种在研究区推广种植。
  • 粮食作物
    董连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6): 5-8.
    本文研究2019—2023年国审小麦品种的全生育期、株高、品质以及单产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其在各麦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麦区小麦的全生育期在2023年较前几年均有所缩短,5年间各麦区的全生育期分布趋势几乎一致,全生育期由短到长排序为东北、西北春麦区、长江上游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南片麦区、黄淮北片麦区、黄淮冬麦旱播组和北部冬麦区。(2)各麦区小麦株高年份间变化幅度较小,各麦区间差异较为明显。麦区间株高由高到低排序为东北、西北春麦区、长江上游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南片麦区和黄淮北片麦区、黄淮冬麦旱播组,在相同麦区,株高越高,单产越低。(3)国审小麦优质品种的数量逐年增加,数量分别为6、17、27、39和48个,中强筋小麦品种逐年增加,强筋和弱筋小麦品种有减少趋势,5年间审定弱筋小麦12个,中强筋麦89个,强筋麦37个。
  • 农业经济·管理
    方小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9): 136-13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9.029
    摘要 (85) PDF全文 (18) HTML (47)   可视化   收藏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析了数字农业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包括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产业融合,以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人才队伍和数字农业技术3个方面,对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展开分析。探讨数字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数字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及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旨在通过数字农业技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生活水平,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邓凯, 姜杰, 张慧娟, 姜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2): 111-114.
    为加强对研究区农业气象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利用高空观测中的位势高度、风向风速和温度等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逐小时降水、风向风速及露点温度等地面加密资料,以及雷达回波等实况资料,对2023年6月11日研究区强对流天气的大气环境特征与触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500 hPa副高偏弱,受东部沿海低槽的槽后西北风拟制的情况下,中低层无明显辐合系统和低空西南急流,而在有利的不稳定层结、能量条件和触发机制共同作用下,研究区仍有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由于中低层无明显辐合系统和低空西南急流,水汽输送和辐合条件较差,导致强降水的范围不大、强度较弱。(2)受高空500 hPa东部沿海低槽的槽后西北气流影响,高空有弱冷平流,低层有弱暖平流,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环流条件。本次强对流天气主要是由强烈的热力不稳定和对流触发条件造成的,对流有效位能达2 593.1 J/kg、对流稳定度指数Δθse850-500为17.8 ℃、K指数37.5 ℃、沙氏指数SI为-3.16 ℃、抬升指数LI达-7.38 ℃、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达1 145.5 J/kg,有利于雷雨大风天气的发生。而动力不稳定条件较差,垂直风切变较弱,因而大冰雹不容易生成。(3)本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低层850、925 hPa和地面干线,925 hPa和地面湿舌等共同触发而产生的,其中850、925 hPa和地面的露点温度梯度分别达5.5、3.9和6.6 ℃/100 km。目的在于为后续的强对流天气预警预报提供参考。
  • 乡村振兴
    边策, 徐文彤, 党婧文, 王道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5): 140-144.
    本文以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森林康养的内涵、要素、特征及意义,介绍了森林康养发展现状及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及监测数据分析,总结了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成效,分析了森林康养基地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突出产品特色、形成产品体系、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及注重生态保护等方面建议,为森林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经济作物
    张新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42-4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11
    摘要 (82) PDF全文 (7) HTML (47)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河南南阳市选择了郑豆196、濮豆206和齐黄34等9个大豆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以生育进程、植株性状、种子性状和产量等作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田块产量排名前5的品种分别为齐黄34(4 325.3 kg/hm2)、中黄37(4 015.6 kg/hm2)、濮豆206(3 871.2 kg/hm2)、周豆46号(3 816.3 kg/hm2)和中黄61(3 425.6 kg/hm2),这5个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10~117 d;株型方面,除了周豆46号为紧凑型外,其余4个品种均为收敛型;除了濮豆206、中黄37为亚有限结荚特性外,其余均为有限结荚习性;种子性状方面,周豆46号籽粒为黄色圆形、褐色脐,齐黄34为黄色椭圆、黑色脐,其余3个品种均为黄色椭圆形、褐色脐,除齐黄34无光泽外,其余4个品种均表现为微光或有光泽。表明郑豆196等5个品种农艺及产量结构因子表现较为协调,可在研究区及相似生态区位推广种植。

  • 粮食作物
    高胜从, 吕加林, 崔会会, 苏祥忠, 陈盛云, 杨韦, 邹丰收, 朱昌栋, 杨磊, 潘华, 王传军, 章志寒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5): 1-5.
    Q两优851是利用自育不育系全151S和自育优质恢复系YR851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组合,2019和2020年分别通过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上游审定。本文分析了该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不育系的选育过程,基于近几年栽培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组合高产安全制种技术,为水稻制种工作提供参考。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吴钊豹, 李安生, 付仕皓, 刘少群, 孙彬妹, 姚有志, 方沈浩, 郑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7): 94-98.
    茶树花是茶叶生产产生的附加产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为提高茶树花资源利用效率,本文综合文献资料,总结分析茶树花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其中成份包括水溶性糖、茶皂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讨论不同茶树花之间有效部分的差异及其潜在的研究应用价值,包括水浸出物、茶多糖、茶氨酸和茶多酚,并对不同茶树花在食品领域、日用领域和医疗领域的选择性深度生产加工进行展望。
  • 资源·环境·植保
    张旭, 钟舒怡, 黄粤林, 彭建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0): 70-77.
    生物炭是通过高温热解处理制得的一种固体炭质材料,主要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坚固、稳定和高孔隙度的特点。目前,生物炭可应用于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治理,以及土壤pH调节、土壤改良、碳封存、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增效等方面。本文综述了影响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因素,以及生物炭在土壤中的应用,并对其在土壤中更加合理的应用做出展望。影响生物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料种类、热解温度、热解时间、pH、使用剂量和改性方法等。生物炭在土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吸附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提供营养元素和促进植株生长等。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梁哨, 王亮, 李权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3): 82-86.
    香樟在南方分布广泛,其提取物具有抑菌防腐的作用。本文总结了香樟提取物抑菌防腐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香樟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和信号通路等,以全面认识香樟提取物的抑菌防腐机制,满足木材防腐保护的现实需要,加快相关植物源防腐剂产品的研发、应用及推广。
  • 粮食作物
    李新河, 黄宁, 李志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3): 1-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3.001
    摘要 (75) PDF全文 (20) HTML (68)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工作实践,总结分析了绿肥对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质,以及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翻压或间作绿肥作物,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改善其理化性质,增强其保水保肥能力;应用绿肥能够促进玉米生长,提高其籽粒产量,同时对其氨基酸、蛋白质等品质性状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的绿肥种类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不同,根据田间土壤肥力情况、生产目标等选择适宜的绿肥作物,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及品质。

  • 林业科学
    杨细妹, 毛林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4): 64-67.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4
    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顺海国有林场根据地理区位条件和森林质量现状,实施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本文基于该项目实践,总结分析了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效益。该项目包括林木采伐和营造林两方面,林木采伐工作包括采伐前公示和采伐边界确认、林木标记与伐木、造材归楞和伐后清理等;营造林工作包括树种选择及配置、苗木质量把关、栽植过程措施和施工组织等;项目实施可产生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林木质量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粮食作物
    李启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0): 11-14.
    本研究以大豆皖黄506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品质等方面分别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均对大豆的产量产生影响,皖黄506的产量随着播期延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对皖黄506的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其粗蛋白含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各处理产量及品质等相关性状,皖黄506在皖西南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期为6月11—21日,种植密度为22.5万~25.5万株/hm2
  • 动物科学
    李泽颖, 吴森, 李艳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8): 44-46.
    将枣粉添加到基础日粮中可以提高产蛋鸡的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增加养殖户收益,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本研究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枣粉,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枣粉添加比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4组(枣粉添加比例8%)下蛋鸡产蛋性能更好、鸡蛋品质更好且蛋鸡产业经济效益更高,可最大程度地增加鸡蛋的营养和价值,该枣粉添加比例值得推广。
  • 经济作物
    王超超, 李菁菁, 赵羡波, 齐凌峰, 马显滔, 沈海庆, 季舜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7): 31-35.
    烟叶工业分级对提升原料纯净化水平、烟叶使用质量、加工均质化水平以及模块配方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工业分级的标准依据和操作模式,探究了主要控制点、控制方式及发展趋势,针对工业分级质量要求,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为烟叶工业分级技术在卷烟产品原料均质化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刘永峰, 汪镇, 刘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5): 9-12.
    直播水稻生产要做好科学的田间管理。本文总结了直播水稻生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地、防除杂草、精准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目的是掌握直播水稻生育期特性和种植关键技术,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为实现直播水稻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 经济作物
    方兴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27-30.
    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新品种,本文从不同种植年份不同月份平均绿叶数、不同种植年份不同月份平均根颈粗、不同种植年份4月平均株高、不同种植年份4月平均一次分枝数、不同种植年份平均有效角果数及平均产量、不同种植年份病害冻害发生率等角度,对油菜品种德核杂油8号在研究区连续移栽种植5年(2018—2023年)的种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德核杂油8号在研究区移栽种植的5年间性状表现稳定,抗病抗冻能力表现优异,产量适宜,可以引进育苗移栽种植并大面积推广。
  • 经济作物
    杨永森, 金龙, 田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26-2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07
    为筛选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使用的大豆品种,本试验采用“4+4种植模式”(4行玉米+4行大豆),设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为T1(宁豆6号)、T2(中黄318)、T3(承豆6号)、T4(铁丰31)和T5(辽豆15号),玉米品种均为先玉1225,对比分析各处理大豆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各处理大豆生育期在143~145 d,株高、底荚高等农艺性状以T4处理表现最好;单株豆粒数以T4和T2处理较多,分别为49.36、48.55粒,产量以T4处理最高(1 384.65 kg/hm2),T2处理次之(1 296.60 kg/hm2);经济效益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以T4处理最高。综合各品种表现,筛选出大豆品种铁丰31适合在研究区作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的优质大豆品种推广种植。
  • 粮食作物
    张诗琦, 刘含章, 胡能兵, 朱守晶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1-5.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01
    摘要 (72) PDF全文 (32) HTML (26)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分析了农田土壤锌含量分布现状、锌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小麦对锌的吸收积累特性以及小麦籽粒锌营养强化途径等。土壤中锌含量的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部分小麦主产区的土壤中锌含量较低。锌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有影响,一般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在根部压力或蒸腾作用下被输送到地上部,或者被横向输送到韧皮部,由韧皮部进行向上或向下的运输,再被运输到各组织和器官中。小麦锌强化途径包括遗传改良育种、农艺改良和生物技术应用等。研究结果为小麦富锌育种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 经济作物
    安素妨, 余永亮, 董薇, 苏小雨, 许兰杰, 梁慧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0): 32-39.
    为探索蒲公英实践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分析了蒲公英外敷制剂及其复方的相关应用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蒲公英制剂可外敷用于乳痈、静脉炎、冻伤和术后软组织皮肤感染等的辅助治疗;复方蒲公英可通过注射或内服用于肠胃疾病、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乳腺炎等的辅助治疗。蒲公英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调血脂和保肝等药理活性。蒲公英种质资源丰富,药理成分多样,可临床上推广应用,既可外敷又可内服。
  • 粮食作物
    王燕培, 王应成, 唐震超, 马晓江, 田汉中, 陈魏涛, 冯胜利, 韩俊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7): 6-9.
    为科学指导玉米种植与栽培管理,实现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K地区生产实践,分析了玉米在生产中可能需要在耕地质量、优质品种、农业资源利用率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并提出引入优质品种,合理作物布局,配合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以及综合的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以实现该地区作物生产一年两熟或多熟制度。
  • 粮食作物
    雷春松, 张素娥, 邹文华, 钟利军, 叶正钱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5): 1-4.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5.001
    为探索水稻生产适用的高效、可推广的叶面阻控剂,本研究选用4种叶面阻控剂(黄腐酸钾、硅肥、锌肥和硒肥),探究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及对镉在水稻各器官中的富集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施4种叶面阻控剂后,水稻株高、分蘖数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叶面阻控剂处理的水稻产量较空白处理增产0.34%~4.83%。叶面阻控剂施用后,水稻根部、茎部、叶部和籽粒中的镉含量均有所下降,所有处理籽粒中镉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综合水稻产量与降镉效果,建议在轻度镉污染稻田采取叶面喷施硅肥技术措施阻控水稻镉吸收和转运,以实现水稻安全生产。
  • 粮食作物
    赵新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6): 18-21.
    实践中部分红薯栽培中存在施肥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红薯产量和品质。本文从红薯催芽与育苗、施肥与整地、选种与栽培、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为红薯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 农业教育
    熊雪, 董建新, 朱国芬, 李昌永, 史慎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5): 103-106.
    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分析传统植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存在的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过程有待创新、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分别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整合野外实习内容、创新教学过程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措施与建议。旨在突出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 粮食作物
    白冬, 陈杰, 陈建辉, 徐永贵, 杨一帆, 赵立尚, 宋佳静, 宋全昊, 金艳, 朱统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3): 1-6.
    为明确不同降水年型与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的关系,探索不同茬口的高效生产技术路径,本试验连续2年在河南驻马店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和不同茬口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转运特性以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年较歉水年有利于大豆茬小麦植株氮素的吸收,提高小麦植株氮素的积累,促进花后积累的氮素向籽粒中运转;大豆茬和花生茬较玉米茬均可提高小麦植株含氮率,有利于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促进叶片和茎秆+茎鞘中的氮素向籽粒转移,提高小麦植株花前氮运转量和氮素转移率,最终增加小麦籽粒的氮效率和籽粒产量;丰水年较歉水年可明显提高不同茬口小麦植株的氮素吸收效率及氮素生产效率。不同降水年型下,大豆茬和花生茬均可促进小麦植株氮素吸收,有利于花后氮素积累向籽粒的运转,从而提高籽粒产量,最终提高小麦植株氮素利用效率,在歉水年条件下以大豆茬效果较好,丰水年条件下以花生茬效果较好。
  • 粮食作物
    李杰, 赵雪, 权循光, 钟锋, 胡林伦, 王中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7): 6-9.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7.002
    摘要 (68) PDF全文 (13) HTML (25)   可视化   收藏

    水稻品种永两优206是由7-163S与贵非香占杂交育成,其株型紧凑、叶姿直立,生长态势旺盛;稻米品质达到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二级标准;抗倒、耐热性良好。在2020—2021年的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平均产量9 325.6 kg/hm2;202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53.8 kg/hm2。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食味香且抗性强等综合特性,可在安徽一季稻区及相似区域推广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严格选种浸种、确保功能穗达成、构建群体丰产性和适期收获等,高效制种技术包括安全制种、花期调整和发芽率提升等。研究结果为该品种制种和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张玉清, 任菲宏, 邓川, 王姣, 李甫荣, 付瑞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9): 1-8.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9.001
    摘要 (67) PDF全文 (15) HTML (34)   可视化   收藏

    为探寻不同水稻品种在黔东低海拔地区不同小气候条件下的种植表现,本试验选择川谷优1378等51个水稻品种在贵州铜仁西部塘头基地和东部坝黄基地开展了展示试验,并对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种植表现和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气候差异对水稻种植表现和产量均产生影响,生育期变化受种植区立体气候影响,且与品种适应性有关;各品种株高、穗长等种植表现存在差异,结实率均表现为西部基地低于东部基地;43个参展品种在西部基地的实测产量高于东部基地,增加了9.0~7 047.0 kg/hm2;7个品种在西部基地种植的产量低于东部基地,降低了60.0~3 979.5 kg/hm2。综合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等表现,筛选出九优27占、宜香优800和中9优2号适合在黔东低海拔西部地区推广种植;晶两优1206、旌优312、玮两优钰占和澳富优287适合在黔东低海拔东部地区推广种植。

  • 粮食作物
    林建富, 黄艳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2): 1-4.
    为了研究滴灌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常规肥水管理(对照)和水肥一体化(滴灌)对砂质土栽培甘薯的生长、产量及品质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滴灌能促进甘薯前期地上部快速生长,结薯期薯块生长速度,薯块鲜重和干重均明显高于对照;滴灌种植的甘薯产量比对照增加44.91%;薯块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粗纤维低于对照。研究结果为砂地实施滴灌栽培甘薯提供了参考。
  • 粮食作物
    王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0): 5-10.
    为筛选适宜皖西南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本研究对Y两优9826等24个水稻新品种的生育期、种植表现以及产量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120~138 d,多数品种生育期130 d,有效穗数200.1万~330.3万/hm2,结实率70.4%~92.8%;各品种实际产量为7 851.0~12 426.0 kg/hm2。综合各品种生长表现,品种林两优1771、荃优879、万丰优818、玮两优8612和晶两优8612的产量较高,综合性状好,可在该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 粮食作物
    包山敏, 王崇进, 向成轶, 王颖, 白建明, 隋启君, 杨万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21): 8-12. https://doi.org/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02
    摘要 (66) PDF全文 (35) HTML (62)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马铃薯现阶段的育种工作情况,总结分析了其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现阶段,马铃薯育种主要依据其无性繁殖特性进行,具有简便、有效和确保薯种纯度等优点,同时做好薯种脱毒、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工作;育种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马铃薯品种资源收集、种薯生产能力、种薯生产技术、脱毒种薯质量以及马铃薯产品加工能力。提出马铃薯育种工作发展对策,包括建立良好的育种环境、科学引进马铃薯品种、创新马铃薯育种方式以及更新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