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农学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林业科学
    刘盛益, 刘神舟, 刘凯璇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4): 78-81.
    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统计分析和图表输出功能, 可以结合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技术(GPS)等实现对林业资源和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分析和表达等, 简称3S技术, 已被广泛应用于林业外业调查和管理中, 是一项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本文以安徽省霍山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为例, 简要介绍了以GIS技术为核心的3S技术手段在林业项目规划设计中的实操应用, 以期为基层林业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 粮食作物
    凌友来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4): 9-12.
    摘要 (254) PDF全文 (1132)   可视化   收藏
    玮两优8612是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多穗、优质、多抗、高产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 近几年该品种在安徽省庐江县示范推广种植,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玮两优8612在庐江县的种植实际, 对其农艺性状、抗性及米质、产量表现、种植特性进行总结, 并从良种处理、培育壮秧、适龄移栽、大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玮两优8612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以供当地种植参考。
  • 粮食作物
    张道升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5-8.
    摘要 (182) PDF全文 (1081)   可视化   收藏
    欣两优2172是安徽荃银欣隆种业有限公司以不育系新强01S为母本、恢复系R2172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倒、抗病、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熟期适宜等优点,适宜在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浙江、河南南部、福建北部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本文介绍了欣两优2172的亲本特征特性以及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 动物科学
    张燕飞, 简贺君, 黄湛昌, 李策, 曹中, 杨小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8): 39-42.
    摘要 (101) PDF全文 (1056)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受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水环境恶化及养殖品种苗种质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罗氏沼虾养殖中病害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罗氏沼虾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罗氏沼虾6种病毒性疾病和3种细菌性疾病的症状和病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为罗氏沼虾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黄建华, 代梦雪, 蒋博文, 张孟孟, 沈家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6): 8-13.
    为筛选出适宜安徽省定远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本研究开展了36个近3年审定的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以丰两优四号为对照,对其产量、株型、长势长相、抗倒性和生育期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两优2834、云两优2118、玮两优7713、臻两优8612、徽两优丝苗、荃优822、鸿邦两优6363、嘉优中科13-1和荃优169的综合表现较好,产量高、株型紧凑、抗倒性好。
  • 粮食作物
    张道升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4): 1-5.
    为筛选适合在皖西大别山生态区种植推广的水稻品种,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0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 研究其全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农艺性状、综合抗性等, 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等级A类品种有浙两优272、荃优929、粘两优1206、恒丰优金丝占、圳优6377、荃优鄂晶丝苗、华珍115、泰美占、勇两优全赢占、玉晶臻丝、华两优2171, 这11个品种的综合表现优异, 宜作为2022年度引种品种推荐给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测试中心。
  • 林业科学
    马毅, 季新良, 邹冰影, 薛杨杨, 王意锟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9): 64-70.
    毛竹作为大型克隆性植物,具有生理整合、形态可塑等克隆特性,有着很强的扩张性,可侵入邻域生态群落,并使被入侵生态系统内其他植物逐渐退出群落,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总结了毛竹在扩张过程中对受侵生态系统内土壤生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产生的影响,以及毛竹扩张后的植被演替、地表凋落物状况、土壤环境特征与土壤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为毛竹林扩张的生态化控制与生态风险评估等研究提供参考,维护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的稳定与平衡。
  • 粮食作物
    王成程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5): 4-8.
    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粮食作物。因不断提升的人口数量、日益减少的耕地面积,人类对提高作物单产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作为农业种植上的自然灾害之一,寒害在我国发生频繁,小麦的寒害以及抗寒性研究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基于此,本文对小麦抗寒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实现小麦高产、高质提供参考。
  • 动物科学
    陈雯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7): 67-72.
    由于虾青素其特殊的结构,近年来关于虾青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已被报道。本文梳理了虾青素的提取与合成在水产养殖中发挥的各种重要作用,并着重介绍了虾青素的着色功能,促进生长、繁殖、发育等方面的功能,为虾青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 资源环境植保
    王学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4): 102-105.
    大穗看麦娘是近年新入侵的麦田恶性杂草, 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贺疃镇蔓延, 对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调研, 分析了其成灾原因, 提出了防除对策, 供各地参考。
  • 动物科学
    张颖, 夏铭, 黄春华, 楼迪栋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21): 80-84.
    为优化探索斑马鱼幼鱼石蜡组织切片制作方法,以发育4 d的斑马鱼幼鱼为试验材料,经4%多聚甲醛固定24 h后进行琼脂预包埋、脱水、透明、浸蜡再包埋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比较琼脂-石蜡双包埋法与普通石蜡包埋法之间的优势。结果表明,琼脂石蜡双包埋法能保持斑马鱼幼鱼的形态结构,组织无变形、碎裂,镜下结果明显比普通石蜡包埋法清楚;HE染色效果好。琼脂石蜡双包埋法可以克服普通石蜡包埋法的不足,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推广。
  • 农业经济·“三农”论坛
    赵雨凡, 程方蕾, 金羽欣, 孟枫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 1-5.
    在国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背景下,稻虾共作模式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该文对滁州市全椒县稻虾共作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提供参考,同时帮助农民提高种养效益,以助力乡村振兴。
  • 粮食作物
    骆方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24-27.
    为筛选适宜高产需求的水稻品种,并探索其配套栽培技术,本研究开展了中禾优3号等14个杂交水稻品种展示示范试验,对比分析各品种的生育期、抗性和产量等方面表现。结果表明,生育期方面,在当年气候条件下,各参试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35~156 d;抗性方面,7个品种发生不同程度倒伏,各品种均未发生稻瘟病、穗颈瘟和纹枯病,另外品种甬优33、甬优69和嘉优8208稻曲病中等发生;产量方面,品种中禾优3号、中禾优6号和嘉禾优726的群体有效穗数较高,属大穗型品种,结实率较高,实际产量分别为13.8、13.1和12.7 t/hm2。综合各品种表现,品种中禾优3号、中禾优6号、嘉禾优726、荃香优89和中禾优5号的产量较高、抗性较好,可作为高产品种在研究区推广种植,并进一步研究其高产栽培技术。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秦璐璐, 刘瑞峰, 马恒运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4): 130-137.
    通过离散选择实验方法, 研究郑州市常住市民消费者对可追溯苹果的偏好与支付意愿。鉴于信息干预会影响消费者的偏好与支付意愿, 研究了不同信息干预下对消费者的偏好与支付意愿的影响。利用选择实验方法调查郑州居住居民对苹果产品的属性与偏好。结果表明, 信息干预对消费者偏好与支付意愿有显著的影响;不同信息干预方式对消费偏好与支付意愿的影响不同;从实证结果看, 消费者愿意为可追溯信息支付不同价格, 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存在明显差异。这对可追溯食品推广有重要意义。
  • 动物科学
    雷忠萍, 贺道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20): 58-60.
    果蝇人工饲养是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文从培养瓶的选择、培养基的配制、果蝇的转接和培养温度的控制4个方面,总结了实验室内果蝇的饲养方法,并对实验用果蝇的保种培养技术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与借鉴。
  • 动物科学
    葛伟宏, 赵心冉, 刘栩华, 吉情, 李云婷, 曹梅, 王兴强, 于佳辰, 于润川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7): 77-85.
    亚硝酸盐是水生环境常见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具有毒性。鲆鲽类在国内外的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集约化养殖。本文总结了亚硝酸盐的来源、毒性机理以及其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危害,综述了硝酸盐对鲆鲽类组织器官、应激反应、生理功能、免疫应答以及细胞凋亡方面的影响。
  • 动物科学
    李强, 黄文炜, 彭苏汉, 周江伟, 詹华伟, 张钰莹, 蓝昭军, 李文俊, 桂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6): 51-55.
    本文基于COI基因序列对光唇鱼属13种鱼类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表明,光唇鱼属各物种间遗传距离,除了北江光唇鱼(A. beijiangensis)与窄条光唇鱼(A. stenotaeniatus)之间的遗传距离(0.015 7)外,其余物种间遗传距离都大于0.020 0。在分子系统发育树上,北江光唇鱼与窄条光唇鱼形成一个分支,且因其种间遗传距离达不到种的划分水平,结合已有的资料判断两者可能为同一物种;吉首光唇鱼(A. jishouensis)在分子系统发育树上与侧条光唇鱼(A. parallens)和半刺光唇鱼(A. hemispinus)聚为姐妹分支,且与两者的种间遗传距离都明显大于0.020 0,吉首光唇鱼应为一个有效种;半刺光唇鱼和带半刺光唇鱼(A. cinctus)在系统树上各自分布在2个独立的分支上,且两者间遗传距离比各自与同分支上的物种间遗传距离大,故判断它们的差异已达到种的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能有效地对光唇鱼属鱼类进行物种鉴定,并可用于探讨光唇鱼属的系统发育研究。
  • 病原菌·有害生物·动植物防护
    王廷成, 马全朝, 甄军辉, 娄兆仑, 范晓磊, 金银利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 129-132.
    为了筛选出防治茶树绿盲蝽若虫的有效药剂,指导茶园施药,采用浸叶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茶树绿盲蝽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茚虫威、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唑虫酰胺、虫螨腈和噻虫嗪对茶树绿盲蝽3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药剂处理24 h后,分别为78.06、157.85、170.71、278.98、142.60、169.56和560.03 mg/L;药剂处理48 h后,分别为33.73、42.98、50.61、57.67、96.03、100.86和311.09 mg/L。可见,茚虫威的毒力最高,噻虫嗪的毒力最低。该研究可为茶园绿盲蝽的区域性应急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指导茶园科学用药和实现农药减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动植物·微生物·食用菌·中药材
    张兆才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 44-46.
    近年来,皖北地区白术种植经济效益较好,部分地区群众生产积极性较高,由于种植区域相对稳定,导致重茬现象严重。该文从白术来源、分布、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人工栽培技术、重茬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其在皖北地区种植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江珍, 吕舟州, 陈凯, 杨佳洲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7): 12-16.
    为筛选在江苏淮北地区种植安全性较高的杂交籼稻品种,本研究对深两优8012等19个杂交籼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构成因素、抗倒伏性、抗病性和高低温耐受性等多个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两优8012、徽两优985、贡两优粤农丝苗3个品种产量较高,抗病性、抗倒性及对高低温耐受性较强,在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安全性较高。
  • 粮食作物
    黄德平, 王建宏, 王键宽, 刘生祥, 李巧芬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21): 22-26.
    华航香银针属感温型常规稻、香型丝苗米品种,因其具米质优、口感好、香味浓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通过连续多造栽培研究试验,总结出“苗足肥足、科学控水”高产栽培和病虫绿色防控配套技术,其干谷产量达9 295 kg/hm2,实现了稳产高产和农药减量。该品种熟期适中,丰产性能好,抗逆性强,抗稻瘟病,在丝苗米系列品种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推广应用前景广。本文总结了华航香银针品种的种植表现及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 粮食作物
    孙定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30(11): 15-18.
    为筛选出适合稻虾连作综合种养模式中的杂交中籼稻品种,本研究对臻两优钰占等13个中籼杂交稻品种进行展示比较试验,考察其丰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试验基地中,品种玮两优1019、隆两优1212的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2个品种均属于多穗型品种,穗型中等、分蘖能力强、株型紧凑、整齐度好且耐肥抗倒、抗病性强、适应性好,有明显的增产优势,综合性状表现好,可作为稻虾连作综合种养模式的虾后稻进行推广种植。
  • 经济作物
    李自霖, 陈贵元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37-40.
    中药多糖提取物中常含有多种色素而颜色变深,影响多糖活性和分子结构的鉴定。本文综述了常用多糖脱色方法如生物法、活性炭法、过氧化氢法、树脂吸附法等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中药多糖脱色除杂工艺进行了展望。
  • 农业信息·农业气象
    陈铁, 江洁, 吴嘉伟, 张琪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155-161.
    为了给种植养殖、设施农业及各相关行业抗击强降雪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更早发现将出现的强降雪天气,本文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自动站和再分析资料,对江苏南通有完整气象记录的37次强降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大多数过程积雪深度小于10 cm,积雪深度分布差异主要在东西方向,中心绝大多数在西部。②500 hPa高纬西部为阻高或高压脊与高纬东部冷中心、南支槽的组合占大多数,由不同组合模式可以分辨冷暖空气源地、常见还是少见。③中心上升速度绝大多数在-0.5~-0.2 Pa/s,占32/37。④层结方面,850 hPa气温≤-6 ℃的有35个,925 hPa气温≤-4 ℃的有36个;逆温方面,700 hPa与850 hPa气温差≥0 ℃的有32个,700 hPa与925 hPa气温差≥0 ℃的有30个。⑤上游或附近的500 hPa水汽通量中心值可近似为最大积雪深度。
  • 动物科学
    张国庭, 张世明, 努尔尼萨·莫拉尼孜, 托乎提·阿及德, 帕热哈提江·吾甫尔, 阿布来提·苏来曼, 王琼, 陈世军, 依布热依木·吾布力, 肖海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3): 48-51.
    本文以新疆喀什某驴养殖场一起多发性病例说明驴妊娠毒血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为养殖户、合作社及基层兽医提供技术参考。
  • 粮食作物
    曾笑, 章礼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9): 15-20.
    为更好地预测粮食产量,本研究通过河南省统计年鉴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出关联度较高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农业生产活动筛选出最终的影响因素。其间利用GM(1,1)预测模型对河南省未来十年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建立了NSGM(1,N)预测模型并对河南省粮食产量进行了预测。最终得出科技因素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大,并拟合出河南省2021—2030年的粮食产量呈现平稳增长趋势。
  • 种子·肥料·农药·农膜
    陈丽丽, 李海坚, 李丹丹, 韦家书, 覃雨露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 126-128.
    Y两优911是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21年引入玉林市试种。试种结果表明,Y两优911熟期适宜,矮秆,穗长粒多,丰产性较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适宜在玉林种植。
  • 动植物·微生物·食用菌·中药材
    黄学文, 贾楠, 李杰, 王明莹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 33-35.
    针对不同年份(1、2、3、4)芍药根中的芍药苷含量、同一年份不同时期(萌发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枯萎后期)芍药根中的芍药苷进行了测定,以确定最佳采收年份和最佳采收时期。同时根据2015《中国药典》提供的标准,对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苗圃的赤芍药材作出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芍药根4年生时芍药苷的含量最多,为3.07%;同一年份枯萎后期根中芍药苷含量最多,为3.34%。因此芍药根的采收年份、采收时期分别是4年生、枯萎后期。
  • 资源·环境·植保
    张丽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8): 77-80.
    食用菌产量居世界之首,随之产生的大量菌渣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为解决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分析了食用菌菌渣的主要营养成分,提出目前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二次栽培、转化为有机肥、制作无土栽培基质、生物修复、饲料加工等。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缺乏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利用水平较低、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机制不健全等几个方面,对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实践证明,通过循环农业模式,将食用菌菌渣实现资源化利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但要实现资源化高效利用,还应重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充分发挥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的价值,推进高效循环农业发展。
  • 资源·环境·植保
    朱孟磊, 杨培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5): 93-98.
    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是安徽农作物收获的时段,秸秆焚烧现象较为普遍。监测人员现场调查可获取秸秆焚烧地点和焚烧程度,但监测规模和力度有限,无法大范围获取焚烧现场状况,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理。卫星遥感技术能够迅速获取大范围的秸秆焚烧火点位置,可对近期秸秆焚烧火点增加情况进行了解,具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比对。本文基于MODIS提供的热异常数据以及MCD12Q1土地覆盖数据,通过MRT、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投影转换的操作,使其具备投影信息,并将热异常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转换为同一投影同一基准面下,然后再提取火点和农用地信息,并将两者信息求交集得出最终结果。从而动态监测秸秆焚烧火点的位置信息,便于实施合理高效的禁烧政策。
  • 粮食·油料·经作
    陆兆宝, 王玲, 周宗玲, 张贤菊, 余承良, 林剑, 鲍颖, 黄群, 俞林, 徐艳春, 张建群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 53-55.
    机插种植是沿淮区域麦茬稻种植的必然趋势,筛选适宜品种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抗倒性好、抗病性强、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种植户才能获得较大收益。该研究向有关种子企业征集了22个水稻品种,通过统一栽培模式、田间管理,筛选出适合寿县种植的麦茬稻机插水稻品种18个。
  • 资源环境植保
    陈礼鹏, 吴良茹, 李奇, 周训祥, 杨洋, 李跃, 张炜琛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4): 98-10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自2011年以来, 贵州省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历经12年。本文介绍了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展, 总结了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效, 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刁云春, 滕丕合, 麻婷婷, 潘世永, 米运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23-24): 146-150.
    蔗糖酶具有水解酶和转移酶的双重性质,主要用于催化水解蔗糖链中的糖苷键。本文介绍了蔗糖酶的来源和分类,以酸性酶和碱性酶为代表,分别阐述了两种酶的结构和催化水解蔗糖的机理,并综述了蔗糖酶在工业上的应用,为进一步拓宽蔗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 粮食·油料·经作
    张爱莲, 王福学, 樊宏, 冯亚平, 马登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 64-66.
    济花501是以甜花生冀花甜1号为母本,小果型高产新品种济花1202为父本,通过人工授粉杂交、系统选育培育出的鲜食型高甜小花生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直立,连续开花,结果集中,荚果普通型,籽仁柱形。籽仁含油量42.40%,蛋白质含量30.63%,油酸含量36.96%,亚油酸含量40.23%,蔗糖8.76%,出米率为73.2%。于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花生(2019)370132。该品种适宜在山东花生产区春播、夏直播种植。该文介绍了济花501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以期为鲜食型高甜花生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经济作物
    高翠兰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9): 25-28.
    阜阳恋思萝卜是安徽阜阳地方特色品种,近年来该品种退化严重,品质参差不齐,亟须改善。甲基磺酸乙酯(EMS)被广泛用于常见作物的诱发突变育种,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EMS(0、0.2%、0.4%、0.6%、0.8%)对阜阳恋思萝卜进行浸种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4、6和8 h,研究EMS对阜阳恋思萝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诱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0.2%~0.8%)的增加,阜阳恋思萝卜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抑制作用明显,在同一EMS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阜阳恋思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呈降低趋势,且萌发时间延迟。本试验确定EMS处理阜阳恋思萝卜种子的适宜浓度为0.6%,处理时间为6 h。
  • 经济作物
    李自霖, 黄丽金, 陈贵元, 李雪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4): 49-55.
    目的 考察大孔树酯用量、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对地参多糖的脱色率和保留率的影响。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以多糖脱色率和保留率2个指标的综合评分作为响应值, 响应面法优化大孔树酯脱除地参多糖色素的工艺, 并探究地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地参多糖大孔树酯最佳脱色工艺为质量浓度6 mg/mL的地参多糖溶液100 mL, 添加充分溶胀的大孔树酯3 g, 脱色温度45 ℃、脱色3 h、脱色1次。在此条件下, 多糖脱色率为82.64%, 多糖保留率为72.06%, 综合评分82.15, 与理论综合评分(83.34)的相对误差为1.43%。当地参多糖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 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44.28%。结论 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的地参多糖大孔树酯脱色工艺稳定可行, 地参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 乡村振兴
    莫桐桐, 肖梦启, 闫晓明, 曹志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7): 179-182.
    沿淮柳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淮河流域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柳编的分布及发展概况,分析了沿淮柳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柳编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沿淮柳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乡村振兴
    田蕙宁, 蒋开放, 李淼, 张运海, 管欣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7): 183-186.
    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北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是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北综合试验站的科研基地。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北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为例,探究产学研创特一体化的城郊型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发现,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北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在设计中秉持“产学研创特一体化”的理念,坚持科研与生产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高校与企业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积极推动城郊型农业园的产业化经营,为其他城郊型农业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
  • 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
    谢文宝, 曹冲, 宋浩楠, 袁国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4): 121-125.
    数字乡村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 也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安徽省六安市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进展和制约因素, 基于政府、村集体和市场3个主体, 从专业性和公益性二维角度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模式的选择矩阵, 分析六安市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 最后提出加强政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村企合作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政企合作助推乡村治理数字化、数字服务提升乡村生活数字化等实现路径。
  • 粮食作物
    王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5): 9-13.
    目的研究皖北地区施用不同类型肥料、不同氮肥运筹下植株养分含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肥料的施用效果,为皖北地区冬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方法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置控释肥CLF、含腐殖酸肥料HAF及新硫4S复合肥料CF 3种肥料处理,在养分供应量相同一次性基施的条件下,另追施3个氮肥水平,分别为N0(不追肥)、N1(追施75 kg/hm2)、N2(追施150 kg/hm2),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干物质转运、植株养分吸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①在不追肥情况下,CF作为基肥时小麦产量最高,为8 163.94 kg/hm2,较其他肥料产量增幅在0.4%~15.1%。②分析追施不同氮梯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CF+ N2处理下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较多,产量最高,为8 709.66 kg/hm2。③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含量也呈递增趋势。结论综合来看,CF肥料对提高小麦产量和施肥效益的效果最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追肥水平为150 kg/hm2、基肥为新硫4S复合肥料的小麦产量最高。